:::
共有102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69秒
-
81.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幾任校長為了搶救孩子們的就學危機,將地方產業知識與社區文化導入校內特色課程,開發出食農教育導覽的商業模式,並將閒置空間改造成符合學生學習與居民生活需求的多元場域,榮獲「十大經典學校」、「國家還境教育獎」等殊榮,吸引各地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跨區就讀,
-
82.
- 標題:
- 好食臺灣味 花蓮:豐山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多年後,「淘寶」鋒芒消褪,轉型成為花蓮無毒農業發源地,吸引人們流連忘返的,是以生態保育、食農教育、友善環境耕作、文化保存著稱的山村風情。
-
83.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社區各農園依季節分別種植不同果樹並進行六級規劃,春天柑橘、夏天荔枝、秋天柿子可鮮食也能提供遊客參觀加工、製作果醋等遊程,以「化身食農教育場域」的方式,架起銜接生產端與消費端的橋梁,帶動產業升級,為社區帶來農產之外的經濟收入並解決農產過剩問題,一步步讓社區更具自力生產的能量,
-
84.
-
85.
- 標題:
- 卑南溫泉-森林客廳大地為家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臺灣南迴地區旅遊新起點」目標,期待藉此串連各旅遊景點,推動農產品銷售及一系列的食農教育活動。溜滑梯旁的一方小空間亦充分運用,搭配栽種「可以吃」又兼具「景觀效果」的金針可食地景,讓孩童玩樂時可一邊認識植物、親近自然,更是辦理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的絕佳素材。
-
86.
- 標題:
- 鹿野地區-大地脈動鹿野之心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占地遼闊的場域中,規劃了景觀牧草區、景觀苗圃區、食農教育區等多個體驗區,展現鹿野多元的農業景觀特色。來到食農教育區,則栽種有馬蘭、仙草、香蘭、紫葉地瓜等可食地景植物,以及香茅、野薑、左手香、穗花木蘭等供加工利用的在地植物,供當地導覽人員帶領食農教育活動時介紹使用。
-
87.
- 標題:
- 後壁長安-埤畔餐桌 芙蓉詠夏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風景陪伴 通學步道不孤單認識在地,是食農教育中重要的教學環節。長安社區內的安溪國小因緊鄰車水馬龍的街道,學童上下課不得不倚著車流行走,為每日必經的通學路上增添了危險與隱憂。沿途經過的埤塘、濕地、農田與植物區,不僅是食農教育體驗的良好動線,更成為最自然的生態教學園區,也為長安學童們的上學路途,更添幸福、驚奇與活力。
-
88.
- 標題:
- 泰安象鼻-凝聚象鼻新希望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通行軸線旁原有的閒置空間,也經重新改造成為可遮風避雨的「假日農夫市集」,提供在地小農販售特色農產品、增加收益,也吸引更多部落青年返鄉,投入食農教育與體驗產業發展。
-
89.
- 標題:
- 光復馬太鞍-守護馬錫山下的珍珠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鄰近空間也搭配營造魚菜共生的可食地景,提供多元的散步休憩動線,未來也可作為綠色照顧、食農教育體驗辦理的活動場域。
-
90.
- 標題:
- 臺南新化林場-長高的林間步道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遼闊的綠地廣場,成為活動展演與在地農產品展售的絕佳場域,除帶動在地小農產業發展,也為在地農村及農民創造更多地產地銷、食農教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