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後壁長安-埤畔餐桌 芙蓉詠夏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後壁長安-埤畔餐桌 芙蓉詠夏

埤畔餐桌 芙蓉詠夏

長安社區傲骨重生 芙蓉風情邀您共賞

臺南後壁長安社區的芙蓉埤曾歷經工業廢土汙染
一度成為水質汙濁、散發惡臭的鄰避場域
經過積極整治活化,營造周邊整體環境
埤塘、步道與農夫小舖等各項設施逐步完善
帶領旅人走進結合文創、產業、大地餐桌及生態農村的深度體驗

埤畔餐桌 芙蓉詠夏

談起臺南後壁, 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是電影無米樂裡如波浪般起伏的稻海,是台劇俗女養成記中充滿懷舊氛圍的傳統建築,還是打響臺灣花卉王國名號的蘭花產業呢?

木芙蓉又名千面美人,有花色一日三變的特色

純樸的農村風情,一直是後壁簡單而迷人的魅力。坐落於嘉南平原上的芙蓉埤,埤畔的粉紅花蕊熱烈綻放,渡冬的候鳥悠哉地撥弄著池水,一片和諧的愜意風景中,很難想像這裡過去曾是污濁而惡臭滿溢的廢棄水塘。

為澆灌農作、汲水取用,長安社區內過去存在多個大大小小的農塘蓄水池。但隨著土地開發利用,社區內的埤塘漸被填平,僅剩在地林氏祖厝前的一方風水池,仍默默凝視著時光的推移與改變。

風水池雖免遭填平,卻難逃慘遭染指的厄運。十多年前,池邊遭隨意棄置工業廢土,土地因此受到汙染,水塘也不再活絡,散發死水般沉寂的惡臭。

大樹綠地環繞綠水,芙蓉埤重現生機

在社區發展協會及在地居民的攜手努力,循著原有風貌及生態維護理念,開始展開搶救埤塘大作戰。除了客土填充、種植植物,也利用社區裡的老山芙蓉樹當作母株,遍植於埤塘周圍,仙氣滿溢的「芙蓉埤」就此得名。

時隔多年,優雅的芙蓉埤再次面臨埤底淤積、雜草蔓生等挑戰,原有高低落差大的公園空間,也對逐漸高齡化的社區人口造成阻礙。芙蓉埤做為農事體驗及環境教育場域的功能逐漸退化,亟待重新注入活水、蛻變活化。

友善環境 水質更乾淨

芙蓉埤於改善前( 左) 及改善後( 右) 四個月內的植生復甦快速

既有芙蓉埤埤畔陡峭脆弱,受長年波浪拍打衝擊、土堤崩塌滑動,淤積於埤底的底泥日益增厚,連帶使儲水量逐年降低,受汙染而優養化的水體,使埤塘漸漸失去滯洪蓄水的功用。

為了讓芙蓉埤重新成為吸引生物前來覓食棲息的桃花源,底泥經翻掘曝曬殺菌後,便就地取材做為填土護坡的天然材料。護岸則改採多孔隙的植草磚搭配碎石填充,池底搭配營造深淺水域棲息環境,最後再將活水重新注入埤塘。

常水位以上景觀,主要採綠生態工法進行設計,放眼眺望,水面上人工浮島自然和諧、水面下水生植物豐腴茂盛,幾乎不見人工的水泥構造物遮擋。園區內已陸續觀察到蜻蜓、小鸊鷉、中白鷺、原生斑龜等多種生物復甦棲息的芳蹤,是良好的濕地生態教育場域。

串聯周邊景點與安溪國小的通學步道,營造宜居及食農輕旅行場域

四季植栽 湖畔百變不單調

在植栽選擇上,埤畔搭配風姿綽約的依依垂柳,提供乘涼遮蔭的樹影空間;埤畔以療癒的草地綠帶做為分隔,環潭步道兩側保留原有喬木,搭配花姿優美的矮仙丹及木芙蓉,營造複層式的視覺景觀效果;靠近道路一側則選用遮蔽性高的紅花風鈴木,綻放時花團錦簇,擁有不輸東洋櫻花的絕美風景。

由社區自行僱工購料的農夫小舖,襯托埤塘自然風光

圍繞著湖畔,手持山芙蓉的番石榴公仔,笑臉盈盈迎接著到訪的居民及旅人;寬闊的社區活動廣場,則提供社區聚會、表演及康樂活動的利用空間,一旁由社區自行打造的湖濱小棧,經過簡易妝點後,搖身一變成為販售特色農產、支持在地小農的「農夫小舖」,重新匯聚人聲、讓歡笑重回芙蓉埤。

風景陪伴 通學步道不孤單

步道周邊搭配休憩座椅,供旅人歇腳遠眺湖景波光

認識在地,是食農教育中重要的教學環節。長安社區內的安溪國小因緊鄰車水馬龍的街道,學童上下課不得不倚著車流行走,為每日必經的通學路上增添了危險與隱憂。

因此在動線設計上,也特別於芙蓉埤園區中增闢一條由社區通往校園的小徑,不僅將人車分流,營造學童安全通學步道。沿途經過的埤塘、濕地、農田與植物區,不僅是食農教育體驗的良好動線,更成為最自然的生態教學園區,也為長安學童們的上學路途,更添幸福、驚奇與活力。

在地特色的金紫戲院及空相美術館景點

近年在長安社區的積極努力下,以芙蓉埤為核心場域,串聯知名觀光軸線市道172 線,長安已逐步打響社區品牌,推出一系列的農村深度體驗行程。

旅人可以在導覽員帶領下走進外觀古樸的金紫戲院、參觀在地藝術家嘔心結晶的空相美術館。連結後壁著名的米食料理與稻米產業文化,體驗製作米苔目、古早菜粿及稻米文創DIY 的樂趣。

結合社區米食料理的埤畔餐桌,展現浪漫的農情好滋味

夏末午後,在熱烈綻放的花樹下,擺上餐桌、鋪下桌巾,乘著涼風、遠望湖面倒影,適合一邊閒聊、一邊享用精緻的傳統米食點心。芙蓉埤畔的大地餐桌,已成為長安社區裡最美的生活風景。

旅讀路線:地圖搜尋芙蓉埤生態園區,臨近紫金戲院、空相美術館步行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