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61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88
依照
排序
  • 41.
    題:
    北|臺北.內湖.白石湖社區 首都小綠山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白石湖社區 首都小綠山在人口密集的臺北市,內湖區的白石湖社區是個秘密花園般的存在。
  • 42.
    題:
    東|宜蘭.冬山.中山社區 關於茶的十八般武藝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100年起導入農村再生,總人口僅500多人的社區,成功引動152人參與公共事務,超高參與度顯示居民的向心力及對在地的認同感。
  • 43.
    題:
    東|臺東.關山.電光社區 無處不美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社區隔著卑南溪與省道臺九線相望,與外界「保持天然距離」的環境加上多元族群,讓人口數不到600人的電光社區,不僅悠然生活氛圍自成一格,也是友善生態農作的絕佳地理位置。
  • 44.
    題:
    後壁長安-埤畔餐桌 芙蓉詠夏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時隔多年,優雅的芙蓉埤再次面臨埤底淤積、雜草蔓生等挑戰,原有高低落差大的公園空間,也對逐漸高齡化的社區人口造成阻礙。
  • 45.
    題:
    埔里桃米-蝶夢亭下夢蝶趣、清溪之上戲水趣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高達62% 的受災率,對於當時已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流與農產業沒落的桃米社區,無疑是一記雪上加霜的沉重打擊。災後新興的綠色產業,更提供社區近4 分之1 的就業人口,是災後臺灣農村發展的金牌典範,更是永續家園的美好理念的最佳實踐。乘著黃昏微風,讓人不禁又回想起當地人口中所說「青蛙是桃米社區的老闆」,或許正是這樣謙卑、樸實又踏實的桃米精神,才讓這群老闆們決定重新回到這裡,一起與居民共譜和諧共好的美妙樂章!
  • 46.
    題:
    石門嵩山-百年梯田 千歲米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走過百餘年時光,水梯田養育了世代生活於山坡上的嵩山居民,卻也凝視著當地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流的哀愁。
  • 47.
    題:
    布袋菜舖-找回母校的幸福回憶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然而卻隨著都市工商發展、農村子弟外流,國小於1991 年正式裁定廢校,菜舖因缺乏基礎教育資源,無形中加速了人口流失的腳步。
  • 48.
    題:
    古坑華南-石梯田裡的生活哲學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梯田 完整人生的華南精彩旅途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是全臺人口最少的社區之一實際居住人口僅100 多人更是高齡人口超過半數的「限界集落」社區和學校不願這片美麗景色就此沉寂帶領全村動起來,主動整理田地、重現石梯田風貌吸引青少壯年洄游返鄉投入童青銀共創良善循環在你的腦海記憶裡,
  • 49.
    題:
    蘇澳朝陽-再見朝陽 再見海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朝陽舊名「浪速(Naniwa)」,當地人口語習慣稱為「娜娘仔」,是臺灣少數靠海的客家村落。
  • 50.
    題:
    搶救水梯田大作戰 新北市石門區嵩山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兼具省工經營、生態保育和環境教育等多重功能,北海岸的金山、三芝、石門、萬里,以及花蓮縣豐濱、富里為臺灣水梯田主要集中地,由於農村人口外移嚴重,梯田逐漸荒廢陸化,農村傳統的生活和生態也隨之消失。
5 / 7 頁 , 共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