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古坑華南-石梯田裡的生活哲學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古坑華南-石梯田裡的生活哲學

石梯田裡的生活哲學

步道、書屋、梯田 完整人生的華南精彩旅途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是全臺人口最少的社區之一
實際居住人口僅100 多人
更是高齡人口超過半數的「限界集落」
社區和學校不願這片美麗景色就此沉寂
帶領全村動起來,主動整理田地、重現石梯田風貌
吸引青少壯年洄游返鄉投入
童青銀共創良善循環

石梯田裡的生活哲學

在你的腦海記憶裡,是否曾經出現過如此光景:一群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年少女,騎著鐵馬在鐵橋上悠閒穿梭,在咖啡樹叢中婆娑起舞,在水泥屋頂的老朴樹下演奏著手風琴,歌詠著旋律優美的青春樂章。

這是一支20 多年前,以華南社區為拍攝景點的本土咖啡廣告。在這之前,你可能從未到訪過華南,也從未聽聞過華南一名,但卻曾對映像管螢幕裡那愜意慢活的生活風景,油然升起一絲美好的嚮往。

步道、書屋、梯田 完整人生的華南精彩旅途

華南社區位處雲林古坑,全村十鄰共百餘位居民,隱身於自然的丘陵山地間,默默耕耘、骨力生活。在當地居民帶路下,沿著小徑穿越密林,可見一片由石塊整齊疊砌而成、曲線優美的石梯田。日治時期,精心培育的茶樹蒼蒼鬱鬱生長,沿著梯面連綿天際,是華南社區最富特色的產業地景。

抬頭仰望,梯田頂端的兩層樓灰色系小屋染上青苔綠意,在冉冉日光下顯得格外顯眼。小屋過去是茶園的配藥室,一樓高低錯落的水泥牆劃分出大小區塊,用以調和不同比例及濃度的藥水,順著水路,均勻流向每一塊田地,孕育在地蓬勃而興盛的茶業風華。

令人心動的夢田,卻也同樣落入少壯出走、老人留守的困窘。在人力老化與產業更迭的時代洪流推湧下,社區內過去蓬勃生長的茶園果園,漸被荒生無情的雜草吞噬。華南的時間形同凝滯一般,漸漸淡出世人的記憶之中。

危機小學帶來的生活革命

枕木階梯與亂石鋪面呈現自然樸實的視野

華南的改變契機,要從一間面臨危機的小學開始說起。位處老屋與老樹的狹縫間,沒有公車路線經過的華南國小,過去曾是一所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被迫裁併的山中小學。

在校長與教師的努力下,華南國小不僅將在地關懷、產業文化與食農教育等理念融入教學課程中,更將改變的動力進一步推及至整個社區聚落。由學校師生、社區媽媽、返鄉青農等角色組成的華南共好團隊,相互扶持、提攜照顧,建構出以農業為本的里山實踐,打造生態、生產與生活平衡共好的美好聚落。

大人小孩 社區一起動起來

「打破傳統教育的限制,將社區關懷、文化產業等議題與課程融合,才能讓我們的孩子看見華南、懂得珍惜!」

竹風廊道上搖曳的燈籠與裝置藝術投射出趣味的光影互動

原有廢弛的石梯田,由當地居民無償提供土地,做為社區推動農村再生及推廣食農教育的「共生田」。共生田上居民栽種有蔬菜、小麥與廣東檸檬等作物,塊石階梯及亂石步道兩側則栽種有美化環境的細葉杜鵑,在眾人的細心照料下,萬物盡現生機勃勃的熱情與活力。

「今天樹上又多結了一顆果實、那裡的菜好像又長高了3 公分……」學童們如數家珍,述說著詳細的田野調查記錄,共生田儼然成為培養孩子觀察力最好的大自然教室。

融入自然 敬天惜地

隔著產業道路的原始次生林,裡頭蘊含著豐富的植物資源、分層蓬勃生長,昆蟲、鳥類、爬蟲類等淺山動物棲息其中,不定期上演著精彩的森林舞台劇,成為走訪步道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大驚喜。

隨著夕陽逐漸西沉,涼爽的微風吹拂而來。穿越黃昏下燈火熠熠的竹風廊道,一旁閒置的草地經過整理,懸掛起各項裝置藝術作品,成為社區辦理展演活動的寬闊空間。華南社區順應季節節氣,春分惜山、穀雨告天、立冬謝天,透過人文與生態合而為一的祭典,凝聚居民的向心力,也向土地與自然學習敬天惜地的珍貴精神。

石梯田書屋及廊道陸續辦理生活風格市集、生態祭典等活動

至於位在共生田至高點的茶園配藥室,亦經過重新規劃設計,一樓成為簡易廚房,二樓則成為適合閱讀、休憩與茶席品茗的體驗空間。過去冰冷的配藥室轉型為「石梯田書屋」,連同一旁的工寮及老樹完整保留,重新勾勒充滿歷史回憶的華南懷舊風情。

簡單 是最深沉的人生滋味

步道串聯了華南國小、共生田與書屋間的往來動線,總長約15 分鐘的路程,提供了學童及社區居民安全的人行動線,也讓到訪華南的旅人,宛如經歷一場生命與自然共鳴的慢活旅行。

社區居民笑著說,華南並非熱門的旅遊景點,這裡的生活,甚至簡單到有點無聊。但當你靜下心來、順應四季節氣流動,春寒賞螢、夏盛溯溪、秋深知味、冬暖烘豆,回歸初心、自在生活,或許才能找到人生中最難得的箇中滋味。

食農教育場域讓大小朋友體驗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與豐收

旅讀路線:由華南社區共生田教育園區出發( 體驗預約、活動查詢,可參考「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