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搶救水梯田大作戰 新北市石門區嵩山社區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搶救水梯田大作戰 新北市石門區嵩山社區

搶救水梯田大作戰

新北市石門區嵩山社區

搶救水梯田大作戰
復耕的水梯田生態環境也變得豐富。圖為大鳳蝶。(楊智仁攝)

梯田是早年先民因應惡劣環境而衍生的智慧。為了擴大耕作面積,農民在山坡上闢出一層層平台作為農地,俗稱梯田;亞洲稻米國家如臺灣、中國、日本、越南、印尼等在河階或山坡地上,用泥土混合土石或砌石築成擋水邊坡、岸崁,再挖鑿水圳引水灌溉,田面上蓄存淺薄的水層保溫,便能育苗插秧種稻,稱為水梯田,更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經典之想。

6捲起褲管踏入水梯田,體驗耕作的辛苦和快樂。png

從現代水土保持的角度看來,這種古老的耕作方式是陡坡農地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水梯田就像一座小水庫,有助於涵養水源、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同時考慮了作物、機械與土地的保育,兼具省工經營、生態保育和環境教育等多重功能,北海岸的金山、三芝、石門、萬里,以及花蓮縣豐濱、富里為臺灣水梯田主要集中地,由於農村人口外移嚴重,梯田逐漸荒廢陸化,農村傳統的生活和生態也隨之消失。石門嵩山社區的老農說:「以前北海岸有幾千公頃都是種稻和茭白筍的水田!」

將具百年歷史水梯田修舊如舊,成為嵩山社區場域改造的核心課題。砌石師傅依照耆老的指導,像百年前的先人一樣就地挑揀當地的安山岩石材,採不填漿的乾砌石工法砌築,塊石交丁錯縫、咬合穩固,展現傳統砌石技藝的穩固與質樸;而塊石交疊形成的大小孔隙,是流水自然流淌、舒展土地通透呼吸的毛孔,也是微小生物進出的自由通道,小小一塊田,生態宇宙無限大。

捲起褲管踏入水梯田,播種、插秧、挲草,接著品嚐香Q白米飯,或是就近引入海水,加入薯榔染色布匹,用紮、綁、纏技法漂洗出獨一無二的薯榔染,成為嵩山社區近日最夯的農遊節目。走出社區,不遠處的田裡,二期稻作結穗累累,遊客們頂著豔陽,彎腰幾乎趴倒在田地裡觀察水田裡的小生物,個個興味盎然。據調查,現代人吃麵包比吃米多,不由讓人為臺灣傑出的米製美食叫屈。一起到嵩山社區種稻呷飯,讓熟悉溫暖的米香,勾起你千絲萬縷的生活記憶吧!

捲起褲管踏入水梯田,體驗耕作的辛苦和快樂。png 嵩山社區的薯榔染織品散發天然質樸美感。

出處:水土保持季刊 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