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14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58秒
-
1.
- 標題:
- 雲林口湖|梧北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引入大地共生的理念,椬梧映月塘周邊保留大面積的綠地,輔以木排樁穩定水岸邊坡、設置自然綠帶緩衝區等生態友善工法,減少對原有生態環境的擾動及破壞。
-
2.
- 標題:
- 新竹新埔|照門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並採用卵石搭配三分石及六分石,拌合現地土壤重新回填、反覆壓實,提升步道乘載、透水性與行走舒適性;兩側護坡亦採用現地卵石砌築,除了增加路幅、鞏固邊坡,也提供動植物生長棲息的空間。
-
3.
- 標題:
- 宜蘭員山|同樂、雙湖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取自現地塊石堆砌而成的邊坡,以近自然風貌的水道導引溪水,搭配當地學童共同種植復育的雙連埤原生種水草,營造多樣化的水生生物棲地,勾勒出曲線優美、生機蓬勃的藍帶風貌。
-
4.
- 標題:
- 苗栗南庄|南江休閒農業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運用剖半竹材搭接為管,沿邊坡將水源引導至低處,再流入陶甕中蓄存,待雜質沉澱、水轉清澈,便可用於烹煮飲用,展現先民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
5.
- 標題:
- 花蓮玉里|春日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沿邊坡拾階而上,總計398階的林間步道順應地勢,運用間距較短的木格框搭配粒徑較小的碎石,好走又兼顧環境友善;運用砌石工法穩固疊砌的截水溝則設置於一旁,
-
6.
- 標題:
- 臺東太麻里|華源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由於觀景臺鄰近鐵路,為確保施工安全,同時避免對邊坡的擾動。設計施作上採用微型樁工法為基礎,利用樁體與土壤間的摩擦力與剪力強度,增加壁背側滑動面的抗阻力,也提升場域使用的安全性。
-
7.
- 標題:
- 桃米休區的多重宇宙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1-08
- 內容:
- 同時也是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主任江大樹指出,暨大位於桃米里行政區域內,1995年建校以來便因常與社區合作處理邊坡防災、污水處理等問題,震災後,暨大師生開始陸續投入桃米各項公共事務,並設立「水沙連區域合作推動委員會」,讓學校與地方各界有更多對話與合作空間。
-
8.
- 標題:
- 新竹新埔|南平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農場外圍原有每逢雨季便易於崩落的邊坡,首先導入傳統砌石工藝進行修復。在導覽老師的帶領下,搭配生態池、生物解說牌、可食性植栽等各項設計,以及砌石邊坡、下田的田埂小徑等傳統農業地景的傳承與復舊,不僅使學童能在安全的食農場域裡完整學習,也帶領他們重新回到阿公阿嬤們曾走過的那條田埂路,跟著飛舞的蜻蜓躍上邊坡旁的觀景台乘乘涼、歇歇腳。過去的老舊的平台也經過重新修繕、油漆處理,成為體驗時休憩停留及教育解說的舒適場域。
-
9.
-
10.
- 標題:
- 新竹峨眉|無負擔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然而經歷數十年光陰,隨著土地廢耕,加上邊坡崩落導致的淤積陸化,多數農塘已遠不及當年一半的蓄水量,喪失了既有灌溉功能及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