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口湖|梧北社區
- 更新日期:
- 瀏覽人次:38

雲林口湖|梧北社區
花開椬梧映月塘
13 扇秀麗的鐵花窗,讓默默無名的梧北一夕成為爆紅的話題景點
社區共同改造活動中心周邊閒置的魚塭與大埤
打造兼具人文、景觀及生態的荷塘棧道、梧園、椬梧映月塘
跟著小雨燕嚮導,一起走進梧北趣旅行

午後斜陽照入廣場旁的柑仔店,戴著花邊小圓帽的阿嬤展露笑容,面對初來乍到的旅人,如數家珍地盤點社區裡的藍色鐵花窗景點。這些鐵花窗以調天宮為中心、散落於村落各地,有風光的千歲醒獅團民俗文化、養育世代的牡蠣及白蝦養殖產業,還有陳山派、李林選阿嬤等在地人物故事。柔和線條、生動情境,勾勒出隱於椬梧多樣的鄉土風采。

椬梧位於甫獲第三屆金牌農村榮耀的金湖休閒農業區,因早年生產中藥材椬梧而得名。沿雲143鄉道穿越低矮平房,可望見一座約4層樓高的磚紅色水塔,成群小雨燕飛行穿梭,於塔底啣黏出一條條如護龍般的土壟。今日水塔雖已功臣身退,但村民仍愛屋及烏, 順應將基腳改建為涼亭,人鳥和諧生活,形塑在地獨有的人文風光。

梧園書香 薰陶人文風采
梧北社區的環境營造透過「審議式民主」進行,從發想到維護,皆由村民共同投票、討論與實踐,沿著古樸巷弄漫步社區,除了13扇各具特色的鐵花窗,亦保留不同年代的歷史記憶。有明鄭時期即存在的藥口店古井、超過300歲的人面老鳥榕、臺灣民主先聲李萬居故居,還有珍藏常民生活文化的水泉生活館。繞過詩人厝及小雨燕小舖回到調天宮,社區活動中心後方還有一塊草木扶疏、碧波蕩漾的小天地。
小天地名為梧園,前身曾是在地村民兒時就學私塾,後方埤塘則為童年玩樂的秘密基地。這塊因泥濘而無法從事農作的土地,過去一向缺乏有效的利用,後來經村長及理事長奔走協調取得用地、動員村民整理環境,再加上農村再生的巧手改造,重新改造為荷塘棧道、椬梧映月塘、農民雞舍等日常活動的休憩空間。


海風伴荷 耕耘食農小島
步入優美的荷塘棧道,北側大塘自然引流的水源,蓄積為弦月狀的景觀生態池,池中藻荇交橫、殘荷擺盪,荷葉摩娑草坡,逗得成排的紫葉狼尾草彎腰發笑。想要一覽大埤塘風光,除了登上鴿舍改建的築夢臺遠眺,沿青紫色綠帶旁的步道悠閒散步亦是不錯選擇。
腳底踩踏回彈的紮實觸感,來自在地養殖漁業的廢棄蚵殼,經細緻碾碎處理後,壓實鋪設做為步道及空間的基底。弱鹼性的蚵殼有強健底土、抑制雜草生長等優點,高透水性特色也有助調適水位,涵養大埤底部的豐沛地下水源。
陸島的中央還有一塊小菜園,新生的小苗正從土壤中探出頭來。菜園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的幫助下,持續進行土壤肥力的改善,除了作為社區食農教育體驗場地使用,未來收成也將由社區媽媽料理,為長青食堂的餐點加菜。


埤塘映月 全齡友善好生活

步上田壟,跨越蜿蜒的荷花水渠,來到另一頭波光瀲灩的椬梧映月塘。窳陋空間改造的農民雞舍傳來宏亮雞啼,新植的白千層豎立為林、椬梧樹編織為網,孤傲的木麻黃則以大埤為宣紙,在埤面留下蒼勁有力的撇捺筆法。
引入大地共生的理念,椬梧映月塘周邊保留大面積的綠地,輔以木排樁穩定水岸邊坡、設置自然綠帶緩衝區等生態友善工法,減少對原有生態環境的擾動及破壞。
埤畔棧道亦採用防沉陷工法為基底,運用環保低碳鋼材及塑木綠建材構築,順應高低地貌上下起伏,老松後方的下沉窪地覆蓋柔軟短草,打造為開放式的戶外劇場及市集場地;制高點設計為觀景平台,可憑欄望埤、享受愜意湖光;近水處則設計為生態教育區,栽種有多樣化的水生植栽,適合觀察黃花如蝶的田蔥、紫花如唇的大安水蓑衣、直立如燭的香蒲,還有壯觀如水中魯冰的千屈菜等水生植物。

生態友善的椬梧映月塘也是全齡友善的樂活空間,全區步道動線皆為高低差1:12 以下的無障礙人行環境,出入口設置有斜坡道,棧道邊緣則設置有欄杆、止滑溝、防護緣等安全設施,長者、幼童和輪椅族皆能安心通行。仔細觀察,可發現欄杆還加入漁業生活意象的鐵花窗,展現文化融入生活的巧思。
行至映月塘一隅,還有一處外型宛如土黃色燕巢的「小雨燕驛馬站」,是由小雨燕展翅意象轉化而成的遮蔭桁架。桁架通透性的開放設計,任頑皮的海風恣意穿梭,地面上則嵌有社區孩童親手拼貼的小雨燕馬賽克磚,色彩繽紛,童趣滿溢。
從調天府以東的鐵窗花巷弄,延伸以西的埤塘祕境,梧北社區不僅帶領旅人深入認識聚落歷史,也讓村民重新認同自己土生土長的家園。由社區青年與志工齊心改造的荷塘棧道與椬梧映月塘,更象徵著生活與自然的和諧平衡點,一步一腳印,梧北持續描繪理想的永續家園-打造海線最富人情味的小雨燕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