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48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67秒
-
1.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5-03-26
- 內容:
- 食在放心永續農業聯盟」合作備忘錄簽署記者會,由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政府、保證責任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以及花蓮縣各農會組成,旨在共同推廣花蓮有機農業,國立東華大學於2024年8月成立驗證中心,未來可提供花蓮地區農產品有機驗證服務,相關合作模式與配套措施已初步規劃,期望為農民提供更便捷的驗證管道。
-
2.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5-03-13
- 內容:
- 友善耕作 推動耕作方法轉型,由傳統慣行農法轉變為友善農法及 有機農業,促進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利用,或積極 推廣友善農法及有機農業,帶動區域農民共同維護農業 環境。
-
3.
- 標題:
- 花蓮富里|羅山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花蓮富里|羅山社區悠遊里山品稻香富里鄉羅山社區是臺灣第一座有機農業示範區也是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的會員之一環境營造以既有設施為基礎,注重生態保育與環境友善作為細膩投入修繕整理、延長使用年限,
-
4.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5-02-19
- 內容:
- 18 休閒農場及農遊場域之ESG實踐案例研究 國立宜蘭大學 鄭辰旋副教授 19 休閒農業區的產業創新輔導模式研究 輔仁大學 李青松教授 20 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溫室玫瑰生產效益提升之研 究:應用外加光源與高透光紅藍光膜技術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張珮君助理教授 21 與農同行:
-
5.
- 資料來源:
- 性別平等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5-02-10
- 內容:
- 本署運用性別主流化工具逐年檢討花 東地區有機農業發展計畫(第三期)績 效情形如下:該地區以110年為基期年進行分析, 111年有機農業從業人員,男性計677 人,女性271人,合計948人,332%,皆高於男性成長率,顯示花東 地區有機農業從業人口雖以男性為主的 結構,但女性勞參成長率高於男性,分析其可能原因,係有機農業無法使 用農藥及化學肥料,因此對農業機械之 依賴較慣行農業更高,化設備及新型農機具,使女性參與門檻 相對降低,有助於有機農業女性勞參率 農糧署 林業保 育署 評核項目及考核基準
-
6.
- 標題:
- 花蓮秋季農遊提案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1-14
- 內容:
- 然而這個外地人眼中的邊城,卻是花蓮第一個有機示範村,以生產良質米、金針、有機農業為根底,成功發展出全國知名的金針花季、插秧季、稻草藝術季。
-
7.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4-10-24
- 內容:
- 四、經營有機農業或產銷履歷農產品 產銷所需資源協助。 五、其他輔導事項。 休農§21 休農§25 農變§3 ◎休閒農場名稱署名「有機」相關文字者,應檢附依有機農業促進法辦理相關 申請後核發之佐證文件。
-
8.
- 標題:
- 桃園大溪|內柵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轉型有機育生機石門水庫完工後, 內柵社區被劃入水質水量保護區,開發及土地利用皆受嚴謹規範,也自此開啟社區發展友善及有機農業的契機。
-
9.
- 標題:
- 花蓮玉里|東豐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玉里東豐-縱谷魚游稻豐收花蓮玉里|東豐社區花蓮玉里東豐社區是東部地區投入有機農業的先驅者除積極推動擴大有機栽種,跨足加工與體驗邁向六級化發展近年更透過魚稻共生示範場域,重現農業地景位於河東南端,從事有機耕種超過25 年的東豐拾穗農場,是在地有機農業發展的重要推手。為了重現過往珍貴的生態水田地景,農場與社區從當地有機農業的理念出發,在農村再生協助下提出建構「魚稻共生」示範場域的想法。
-
10.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三面環山的封閉地勢,形成外界污染不易入侵的獨立生態圈,2003年便成為全國第一個有機農業示範村,是臺灣有機農業發展的先驅。這個沒有大型觀光景點加持的偏僻所在,卻有一家20年前就營業至今且人氣不墜的田媽媽,那就是心蓮蕊養生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