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971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9
依照
排序
  • 31.
    題:
    屏東牡丹|旭海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再來到東源湖環湖散心,亦可在導覽員的帶領下,經「會呼吸的水上草原步道」走進排灣族祖靈聖地,赤腳感受濕地溫度,體驗恆春半島豐富熱情的原鄉文化
  • 32.
    題:
    宜蘭員山|同樂、雙湖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水共生的智慧一同走進悠遠的湧泉溝、友善的親水廊道,一窺宜蘭水文化風貌雲靄慵懶地從山巒間升起,在蘭陽平原上空緩慢移動。  躍入湧泉 洄游探索水文化泳池與湧泉溝相連,早年為當地婆婆媽媽們洗衣洗菜、談八卦話家常-紓壓又解憂的婦女樂園。近年經農村再生及村民共同整理營造,使這條承載文化記憶的湧泉溝搖身一變,成為漫步水岸賞景、觀魚、親水戲水及騎乘自行車的優質休憩廊道。魚類意象藝術陶板及導覽解說牌則融入步道各處,述說著湧泉溝的文化記憶與多樣化的水域生態。
  • 33.
    題:
    苗栗南庄|南江休閒農業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南江休閒農業區原客風土食農遊苗栗南庄是融合多元族群文化的小鎮南江休閒農業區整理旅遊服務中心旁的活動空間以生態友善理念,融入細膩的環境友善設計及原住民文化特色,可身披傳統服飾、肩揹原始竹弓,在導覽員的帶領下一起走進森林, 悠閒漫遊 探尋產業文化風景步行至鄰近野溪一側,蒼鬱森林接壤優美的竹林,隨風吹拂、咿啞作響。跟隨節奏搖擺身體,大啖在地風土料理,盡情玩味迷人又充滿魅力的南庄文化吧!
  • 34.
    題:
    嘉義大埔|和平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當地少有機會接觸音樂文化的兒童及長者, 藉由親手製作及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也逐漸培養起自信心與成就感。
  • 35.
    題:
    臺南左鎮|光榮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流域是臺灣考古界的聖地光榮社區巧妙融合化石、族群、信仰等地方文化元素將野溪、時光廊道與化石園區相互串聯帶領旅人走進170化石小溪 淘洗文化瑰寶參觀完化石寶庫,沿館前小路步下緩坡,大樹下的吉祥物藍色犀KOKO高舉右手,提供在地居民、參觀遊客及參拜信徒一個散步、運動及認識地方文化的好所在。多元族群和諧融合,完全展現左鎮人文歷史深厚的文化風情。
  • 36.
    題:
    臺東金峰|嘉蘭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嘉蘭社區茄苳樹下聽故事風災過後的嘉蘭村積極投入文化傳承與重建從石板屋復舊、紅藜產業復興到陶珠工藝轉譯加入改善後的溫泉園區及師法自然的生態廊道新舊文化相聚匯流,在太麻里溪兩岸綻放迷人丰采車起枋寮,自強號在軌道上奔馳,卜拉米農坊裡槌搗小米的清脆聲響……嘉蘭部落的傳統文化經過轉譯,如今被賦予全新的生命力。有助舒緩疲勞與疼痛, 後又再透過農村再生的協助, 融入部落文化元素,並增設步道、遮蔭及簡易沖洗設施,提升多元服務機能。
  • 37.
    題:
    嘉義梅山|太平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松、蕉等綠意包覆外頭,將無二窯與青山融為一體,展現自然造物的深沉韻味,也體現文化、生活與自然彼此對應連結的緊密關係。行在太平,自然風景引人駐足,文化魅力及人文風情則帶人深入,象徵自然的一抹紅趣對比象徵工藝的無二窯,綻放著艷紅、緋紅、銅紅等多變色彩,相輔相成,相映成趣。
  • 38.
    題:
    南投國姓|糯米橋休閒農業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北港村水車文化與當地重要水利設施北圳繫有淵源。北圳由日本技師高橋氏設計,取水自北港溪北岸,一路流經埔頭、三層埔、埔尾等地,流灌廣達200公頃以上的農地。震後,透過國內外單位共同協助,村民除積極投入重建工作,也透過農村再生的協助,以富有特色的水車文化為緣起,結合音樂鐘打造出全臺唯一的大型音樂水車。
  • 39.
    題:
    花蓮玉里|春日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未來也將持續結合步道資源,發展生態解說、傳統文化傳承等體驗活動。現今的織羅部落有傳遞食農及友善耕作理念的「稻田腳印餐桌」,有介紹阿美族傳統狩獵文化與工藝精神的「祖靈的足跡」園區,更增添結合生態觀察、環境教育及低碳旅遊等永續理念的「鱸鰻潭」,如同群星連為星座,在蒼穹下展現無盡的部落風采,
  • 40.
    題:
    花蓮富里|羅山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也透過修繕與整理落實資源循環永續利用,期盼低碳的綠色旅遊模式,帶領旅人深度認識富里的產業文化。 擁抱里山 有機村生態復興大飽口福後,可從大魚池旁的竹林步道,欣賞出淤泥而不染的睡蓮,遠眺羅山瀑布秀麗風景,感受在地特色的「竹療浴」文化產業。
4 / 98 頁 , 共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