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407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4秒
-
1.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5-03-05
- 內容:
- 為拓展農村社區綠色照顧網絡,本署自111年開始陸續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花蓮區農業場良場及種苗改良繁殖場合作推動農村社區綠色照顧計畫,為瞭解各農業試驗單位113年實務執行情形與114年規劃辦理之事項,
-
2.
- 標題:
- 辦理魯冰花農村後生工藝週*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5-02-28
- 內容:
- 2月28日由臺北分署補助桃園市龍潭區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辦理,針對大北坑及三和園區,以大地之生(美麗地景客家慢活)、大地之聲(文學藝術音樂)、大地之森(里山生態水保),
-
3.
- 標題:
- 臺南左鎮|光榮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信仰等地方文化元素將野溪、時光廊道與化石園區相互串聯帶領旅人走進170 萬年以前的史前異想世界相傳每逢並擴館成為今日的臺南左鎮化石園區。由臺南火車站搭乘公車綠幹線,經省道臺20線抵達左鎮,化石園區門口已聚集一大群好奇心滿溢的大小朋友。依序走進自然史教育館、故事館、生命演化館、熱情地迎接遠道而來的旅人,那裡便是化石小溪所在的時光廊道園區。時光廊道為佛頂山朝聖寺無償提供社區使用的土地,2019 年起陸續整理活化,園區有一大片開放遼闊的草皮,日光灑落於上,散發柔軟療癒的氛圍,結合流線型的座椅與展演平台,
-
4.
- 標題:
- 臺東金峰|嘉蘭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臺東金峰|嘉蘭社區茄苳樹下聽故事風災過後的嘉蘭村積極投入文化傳承與重建從石板屋復舊、紅藜產業復興到陶珠工藝轉譯加入改善後的溫泉園區及師法自然的生態廊道新舊文化相聚匯流,在太麻里溪兩岸綻放迷人丰采車起枋寮,自強號在軌道上奔馳,穿越中央山脈的西與東,與漸層的太平洋併行,
-
5.
- 標題:
- 花蓮玉里|春日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現今的織羅部落有傳遞食農及友善耕作理念的「稻田腳印餐桌」,有介紹阿美族傳統狩獵文化與工藝精神的「祖靈的足跡」園區,更增添結合生態觀察、環境教育及低碳旅遊等永續理念的「鱸鰻潭」,如同群星連為星座,在蒼穹下展現無盡的部落風采,也傳遞給每位行過193縣道的旅人,
-
6.
- 標題:
- 臺東太麻里|華源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太麻里位處臺東與大武的交通中繼站,加上南迴公路( 臺9 線) 及南迴鐵路貫穿全鄉的交通優勢,每逢元旦假期,天空之鏡、椰林大道、曙光觀景臺、千禧曙光紀念園區總是擠滿人潮,國內外旅客不遠千里而來,懷抱著興奮與期待,就是為了迎接新年第一道曙光的降臨。
-
7.
- 標題:
- 苗栗公館|仁安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6
- 內容:
- 農情飄香 感受土地溫度除了賞景散步,園區也設置了多樣化的綠療菜園:像是以現地石板及木材組合而成、方便幼童長輩親近摘採的「平面菜圃」,專為輪椅族及行動不便者量身打造的「結合苗栗產業工作圈等青農資源,綠療園區未來規劃種植更多香藥草等特用作物,並推出友善長者的香藥草食農體驗。
-
8.
- 標題:
- 國姓農會文創園區揭牌啟用典禮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5-02-26
- 內容:
- 南投國姓農會於2月26日舉辦文創園區揭牌啟用典禮,立委馬委員文君、南投許縣長淑華、該園區原為80年舊穀倉,5年前改建為「九二故事咖啡館」,現進一步修復為「國姓農會文創園區」,將舉辦書法展、音樂會等藝文活動,並提供DIY食農體驗,成為農民、藝術及遊客的交流平台。國姓農會文創園區揭牌啟用典禮(共2張)國姓農會文創園區揭牌啟用典禮
-
9.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5-02-21
- 內容:
- 士林區、內湖區、文山區、南港區;連江縣北 竿鄉、南竿鄉 3桃園地區區域亮點計畫 宜居 宜業 宜遊 桃園市新屋區、觀音區、大園區、蘆竹區、楊梅區、龍潭區、大溪區、中壢區、復興區 4新竹地區區域亮點計畫 宜居 宜業 宜遊 新⽵市;新⽵縣⽵北市、新豐鄉、
-
10.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5-02-20
- 內容:
- 咖啡園內被螢火蟲一閃一閃的點綴,就像是工作室在村落裡的微光,帶領著溫暖和希望,而「雲頂咖啡」為古坑第一家景觀咖啡,近年積極進行園區改造,成為網紅必訪店家,並結合在地食材推出特色餐飲,店內亦販售農村水保署輔導之農村好物,同時在自我提升同時也連結更多農村優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