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59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65秒
-
1.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5-04-25
- 內容:
- 在操作策略及預期成果呈現之方向一致,並同時針對本年度農村好行與農村區域亮點計畫相關政策推動進行宣導,期望透過案例與經驗分享及議題討論方式,景觀美學共識會暨區域亮點計畫議題討論會議景觀美學共識會暨區域亮點計畫議題討論會議
-
2.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5-04-15
- 內容:
- 為加強本分署轄區於汛期來臨前之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應變效能,爰辦理地方政府首長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座談會,建立縱橫向溝通協調平台,強化本分署與地方政府區域聯防、防災應變及危機處理能力,提升地方單位相關防救災整備應變效率。
-
3.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5-02-20
- 內容:
- 本年度同樣邀集所列人員及公私部門等單位,透過彼此經驗分享各單位自主防災推動經驗,亦相互討論瞭解在各階段災害防救作為、防災資源、公私協力、區域聯防、性平及弱勢族群議題彼此交流,期能與NGO團體持續合作,透過公私部門結合,強化自主防災能量。
-
4.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1-10
- 內容:
- 將休閒農漁業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提供獨特且愉悅的遊程體驗,有效推動地方休閒產業,並規劃各種旅遊行程,與地方小農合作,推出小農市集與「甘苦人」區域品牌,成功吸引人潮,打造沿海偏鄉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
5.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1-14
- 內容:
- 就像一片落在綠色大地的巨型白葉,「葉」內分為三大區域:大區域邀請社區長輩一起下田耕作,活動筋骨,交流情誼,自給自足社區供餐所需的蔬果和香料,減輕社會負擔。中區域提供「產地到餐桌「體驗與社區導覽服務,小區域則是友善農業推廣示範。縱橫其間的灰色「葉脈」是串連各區與校舍的通道,鋪面透水、止滑、平整,便於通行,也適度作出區隔,讓各區域可以獨立運作、減少彼此影響,確保動線順暢,以及農作飲食的衛生安全。
-
6.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1-14
- 內容:
- 花蓮馬太鞍濕地位於馬錫山山麓,為花蓮縱谷面積最大的內陸濕地,生態豐饒,是世居當地的阿美族傳統的活動區域。
-
7.
- 標題:
- 桃米休區的多重宇宙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1-08
- 內容:
- 同時也是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主任江大樹指出,暨大位於桃米里行政區域內,1995年建校以來便因常與社區合作處理邊坡防災、污水處理等問題,震災後,暨大師生開始陸續投入桃米各項公共事務,並設立「水沙連區域合作推動委員會」,讓學校與地方各界有更多對話與合作空間。每個城鎮都有它獨特的DNA,桃米的生態與魚池的紅茶、澀水陶藝、國姓咖啡,透過區域合作與相互支持,共同將水沙連打造成獨一無二的韌性、永續、宜居城鎮。
-
8.
- 標題:
- 從荒山到綠洲 牛埔泥岩的新生之路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8
- 內容:
- 從荒山到綠洲 牛埔泥岩的新生之路臺南與高雄交界的丘陵地帶與臺東利吉綿延著一片世紀級的特殊自然地景——泥岩惡地,是全球唯一位於熱帶氣候區域的惡地地形,受到颱風、暴雨、地震等影響劇烈,侵蝕速率更甚各國。
-
9.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4-10-24
- 內容:
- 水土保持局也積極向外結合社會企業、民間團體及公部門資源與場域,運用特展巡迴及行動教具體驗方式,創造知識深耕與教育加乘效益,讓水土保持教育不限年齡與區域,結合校本特色、在地元素與校際策略聯盟概念,持續將水土保持與防災教育扎根擴散各角落,讓「人人心中有水保,防災生活沒煩惱」!
-
10.
- 標題:
- 農村再生 進擊有成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4-10-24
- 內容:
- 農村再生 進擊有成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農村建設組民國99年《農村再生條例》通過,水土保持局攜手地方政府及農村社 區努力營造農村區域亮點,創造金牌農村典範,建立農村英雄楷模, 輔導具特色的農村好物與在地深耕的農村社區企業,成功引動活化全國 4000 多個農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