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18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80秒
-
1.
-
2.
- 標題:
- 花蓮玉里|春日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沿邊坡拾階而上,總計398階的林間步道順應地勢,運用間距較短的木格框搭配粒徑較小的碎石,好走又兼顧環境友善;運用砌石工法穩固疊砌的截水溝則設置於一旁,疏導排水、減少沖刷造成土壤流失,延長步道的使用年限。
-
3.
-
4.
- 標題:
- 新竹峨眉|無負擔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以創造自然農塘地景為理念,由塘底清淤挖出的底泥,現地直接回收填入大型太空包以穩定護坡,並搭配多孔隙的蜂巢格網及砌石工法加速植生復育,落實節能減碳的環保理念。
-
5.
- 標題:
- 苗栗竹南|海口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過去鄰近濕地的石板步道,每逢汛期水位上漲便時常沒入水中,於是以建構韌性濕地設施為發想,順應地形修補基盤,再運用砌石工法,將石材依粒徑大小分類,由下而上、由大至小疊砌為平整穩固的卵石護岸。
-
6.
- 標題:
- 南投魚池|澀水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生態工法 復育水陸域生機漫心湖周邊以自然塊石為原料,搭配不填漿的乾砌石工法與深淺有別的水域營造,打造適合不同水生生物及蜻蛉目稚蟲水蠆棲息的多孔隙空間。
-
7.
- 標題:
- 花蓮玉里|東豐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農場裡由土包袋層層堆疊,搭配砌石工法所構築而成的「迷你水田」,是由原有生態池所改造的教學場域,也是臺灣首座的「魚稻共生」示範區。
-
8.
- 標題:
- 臺東縣東河鄉 尚德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為了農業生產的需求, 社區採取生態工法修建阿美族人的百年水圳,改善田間灌溉系統,為香草和水稻田供應清潔的灌溉用水,而砌石工法所形成的孔隙更提供河蜆、平頜鱲(溪哥)多樣的棲地,使得生產、環境互蒙其利。
-
9.
- 標題:
- 臺東縣東河鄉 尚德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推動老人社區關懷照顧,並採 取生態工法修建阿美族人的百年水圳,改善田間灌溉系統,為香草和水 稻田供應清潔的灌溉用水,而砌石工法所形成的孔隙更提供河蜆、平頜 鱲(溪哥)多樣的棲地,使得生產、環境互蒙其利。
-
10.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在建設面,106年首度以剖石工法整治旱坑溪300公 尺坡坎,不僅穩固山坡、強化社區安全,也大幅改善溪河生態,要站在柿餅扎下的雄厚產業基礎上,昂首自信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