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59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4
依照
排序
  • 51.
    題:
    布袋菜舖-找回母校的幸福回憶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找回母校的幸福回憶布袋菜舖廢校大變身 成為食農教育好所在 布袋鎮菜舖社區正義國小是嘉南平原上第一所被廢營造周邊環境成功打造兼具綠色照顧、青農發展、食農教育及友善生態的樂活場域熱情、活力與歡笑聲,菜舖好農」青農基地,以及學童食農教育的多功能場域。陪伴老中青三代共同成長的正義國小,重新敲響鐘聲,改造後的戶外種植區,更是發展食農教育與行銷社區農產的最好基石!水保局輔導在地19 位青農創立「曬越瓜脯、手作桑葚蜜餞等超過11 種的食農教育體驗,更開創一年四季12 個月份各有特色的基地行銷攻略,
  • 52.
    題:
    古坑華南-石梯田裡的生活哲學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在校長與教師的努力下,華南國小不僅將在地關懷、產業文化與食農教育等理念融入教學課程中,更將改變的動力進一步推及至整個社區聚落。」原有廢弛的石梯田,由當地居民無償提供土地,做為社區推動農村再生及推廣食農教育的「共生田」。
  • 53.
    題:
    南|高雄.旗山.糖廠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同時打造無障礙食農教育園區,帶 領在地長輩一起種菜,設計由在地長輩帶領和服務遊客 的文史導覽解說,共享社區收入,提供長輩共餐送餐服 務,用有形的設施與無形的服務,
  • 54.
    題:
    農村再生第二期(105至108年度)實施計畫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創新農業推廣結合社區與學校等在地資源,推動農村青少年食農教育及鄉土教學等農業教育推廣,促進地產地消,並強化農村農家生產生活經營能力及辦理農村高齡者創新學習活動,,以提升農村高齡者生活品質。積極推動校外教學、食農教育及環境教育,發展農業綠色旅遊。3.漁村旅遊及產業活動推廣輔導直轄市、縣(市)政府、漁會及全國性漁業(民)團體,結合漁村、漁港、
  • 55.
    題:
    農村再生第三期(109 至112 年度)實施計畫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由農業部門負責管理生鮮及初級加工品業務、推動食農教育理念及立法,認同在地農業價值,支持國產農產品,之重要關鍵元素強化農再行動計畫,著重於小農、食農教育、人力回流、科技、再生能源、地產地消、由農業部門負責管理生鮮及初級加工品業務、推動食農教育理念及立 法,認同在地農業價值,支持國產農產品,之重要關鍵元素強化農再行動計畫,著重於小農、食農教育、 人力回流、科技、再生能源、地產地消、里山里海精神、社區農業產業永續經營 人力培育,辦理食農教育推廣等,累計至107年服務86.
  • 56.
    題:
    苗栗縣公館鄉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03-15
    容:
    另外休區結合地方特色農旅服務推動食農教育,成立公館鄉區域農旅服務中心,整合農企業聯合行銷與遊客諮詢服務,結合社區文化傳承向下扎根,舉辦活動從產地到餐桌,讓學生了解農村的特色文化與食農教育
  • 57.
    題:
    桃園市龍潭區三和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03-15
    容:
    老駁坎與老鄉音等珍貴人文資產,並形成和窯文創產業,再結合需求減量、水泥減量、路燈減量及開發減量等「減法思維」,藉三洽水環境教育中心之環境教育與食農教育,推廣在地減法思維,同時設立農之驛產業交流中心地產地消,將部分營收做為公益支出,支持老人關懷據點共食、送餐及照顧弱勢家庭。
  • 58.
    題:
    嘉義縣太保市後庄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03-15
    容:
    建立生產標準流程、產期調配及分區管理制度、改良生產技術與工具,對內輔導新進農民,對外推動食農教育,長期提供高品質穩定的農產品,老中青農民相互合作,在技術輔導、新科技的行銷方式等方面各別發揮,彼此相輔相成,並結合社區媽媽教室,推廣社區食農教育,整合一、二、三級產業。社區強調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讓親情連結密切,每週三辦理老人食堂,以實踐社群照顧與老人關懷,同時協助分擔生活上的需求,
  • 59.
    題:
    重要成果及效益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2-09-29
    容:
    1 公頃,促進就業人數 307 人,並協助 22縣市推動農村旅遊、食農教育、里山、培育農村人才及產 業輔導加值,並帶動年度農業及農村休閒旅遊 200 多萬人次。 106 至 107 年累計辦理81案,協助22縣市推動農村旅遊、食 農教育、里山、培育農村人才及產業輔導加值。
6 / 6 頁 , 共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