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24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8秒
-
11.
- 標題:
- 卑南溫泉-森林客廳大地為家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首先以在地雜糧產業為特色,建立了全台第一間的雜糧區域加工中心,以「臺灣南迴地區旅遊新起點」目標,期待藉此串連各旅遊景點,推動農產品銷售及一系列的食農教育活動。以雜糧區域加工中心為核心,率先整建周邊基礎環境,再運用現地資源建置地景空間,最後再將各特色場域整合串聯,點亮溫泉村萬種風情。穩紮穩打 先做基本功雜糧區域加工中心位於外溫泉區通往內溫泉的道路上,因環境雜沓、動線不佳,加上排水系統早已老舊損壞,每逢下雨便形成一處處蚊蟲孳生的大小水坑,
-
12.
- 標題:
- 梅山瑞里-紫戀瑞里綻浪漫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坐落海拔1,000 公尺的瑞里村,是昔日阿里山開發最早的區域。由清水溪支流縱切河谷形成的高地,分別依據當地茂盛的植被種類,命名為幼葉林( 幼葉楠木)、九芎林( 九芎木) 及科子林( 水科樹)
-
13.
- 標題:
- 苗栗八甲茶園-再現經典貓裏紅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加上獨特的黏質土壤條件,生產出的茶葉厚實、香氣濃郁,搭配當地傳統客家族群的嗜茶習慣,自日治時期開始,便以三叉河( 現三義鄉) 為產業核心區域,周邊陸續開闢茶園、創建新式製茶工廠,發展蓬勃的紅茶製茶產業。
-
14.
- 標題:
- 泰安象鼻-凝聚象鼻新希望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1 鄰4 號) 出發,沿中象聯絡道路往東步行,沿途將行經聖母堂、象鼻古道、象鼻吊橋等景點泰雅的神話與紋樣泰雅族的織布文化因區域不同、採用的色系也略有差異,傳統常利用植物的莖葉或果實為原料,萃取藍、黃、紅、黑、白等顏色織入布匹中。
-
15.
- 標題:
- 光復馬太鞍-守護馬錫山下的珍珠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回溯百年以前,馬太鞍濕地屬於當地阿美族部落的公共生活區域,族人可在此自由捕魚、開墾或採集野菜,各取所需、適量取用,維繫著人與人、人與溼地間的和諧平衡。活化場域 展現馬太鞍魅力為了讓濕地永續經營,避免外來種植物持續蔓延擴散,針對已接近淤積陸化的濕地區域,則搭配鋪設清碎石、清除雜草、增植喬木及原生種水生植物,規劃為光與影結合變化的「水影步道」。
-
16.
- 標題:
- 彰化石牌-穿越綠林探秘境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清領時期,當局者為分隔漢人與原住民生活區域,遂設立石碑以劃清界線,「石牌」一詞也因得此名。石牌社區由石牌坑、田仔坑、維新庄及銀行山四大區域所組成,開發歷史甚早並各具特色。在全長1公里的步道路線上, 沿途依植生特色, 劃分出20 處作為生態緩衝區域的「原生植物培育區」,保留完整的多樣化棲地。
-
17.
- 標題:
- 布袋菜舖-找回母校的幸福回憶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鄰近稻田的區域,設置兼具種菜與休憩功能的「友善耕作區」。並利用居民熟悉的菜葉輪廓脈絡為設計元素,勾勒出的曲線優美的「雙葉狀人行步道」,搭配畦畦分明的田地,
-
18.
-
19.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2
- 內容:
- 縣市政府及農漁會等單位,規劃辦理各項具農村文化及特色之區域性主題活動,藉以有效宣導及推廣農村再生政策及成果,並提升農村社區活力及產業經濟。豐富景觀資源及生態與保存價值文化資產等有旅遊發展潛力之農村社區及其鄰近區域,劃定為休閒農業區,以區域發展概念整合地方資源,打造農業產業、自然環境、農村文化相結合的優質環境,推動休閒農業旅遊。
-
20.
- 標題:
- 農村再生整體發展計畫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2
- 內容:
- 四大分區,並規劃其發展定位如下:1、北部農村區域:發展都市農園環帶、打造都會生態基盤2、中部農村區域:新興都會樂活農村、建構城鄉和諧秩序3、南部農村區域:提升農村生活基盤、建構國家農糧專區4、東部農村區域:整體配套在地產銷、營造優質生活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