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苗栗八甲茶園-再現經典貓裏紅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苗栗八甲茶園-再現經典貓裏紅

再現經典貓裏紅

省水省工、產業與生態 和諧共好的八甲茶園貌

苗栗在過去是臺灣重要的紅茶產區
結合浪漫台三線政策,產官學各單位攜手合作
以苗栗市八甲茶區為建構「苗栗茶產業文化示範園區」
營造核心體驗區、製茶加工區、友善耕作區、省水省工示範區等場域
提供產茶、製茶、品茶及賞茶的一條龍式茶文化體驗
以現代科技、智慧管理,推動苗栗茶產業朝向六級化發展

再現經典貓裏紅

朗朗上口的「茶、糖、樟腦」,是見證臺灣經濟變遷的三大重要產物。臺灣茶產業發展歷史甚早,自清領、日治到戰後,一直是國內重要的經濟出口產業。舉凡親友聚會、日常休閒、招待賓客,茶已是臺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其中紅茶也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1930 年是臺灣紅茶產業的黃金年代,當年因官方支持及民間業者共同努力拓展市場,紅茶外銷量正式超越烏龍茶和包種茶,對外出口超過20 國、年輸出量高達580 萬公斤,是帶動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火車頭之一。

苗栗因地處丘陵,濕度高、日夜溫差大,加上獨特的黏質土壤條件,生產出的茶葉厚實、香氣濃郁,搭配當地傳統客家族群的嗜茶習慣,自日治時期開始,便以三叉河( 現三義鄉) 為產業核心區域,周邊陸續開闢茶園、創建新式製茶工廠,發展蓬勃的紅茶製茶產業。

然而1960 年代之後,隨著工業化快速發展、新興市場崛起,大量廉價紅茶傾銷國際,嚴重壓縮臺灣紅茶的生存空間。苗栗縣內茶園面積逐年縮小、沒落式微,近年又因人力老化與栽種環境改變,已不見當年紅茶風靡世界的一頁風采。

鄰近市區的八甲茶園,過去亦是苗栗縣內重要的紅茶產區,卻因灌溉水源不足、冬季缺水嚴峻而面臨大面積廢耕。為了重現當年苗栗茶產業的黃金風華,水保局集結產官學單位跨域合作,組成「茶產業策略聯盟」,決心打造兼顧三生發展,環保減碳又省水省工的現代茶園楷模。

八甲茶園不只是茶園, 也是自然生態體驗及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智慧科技管理 省水省工

用水管理是提升茶葉採收量、品質與收益的必備條件,八甲茶區改造以「藏水於農、開源節流」為核心,因應當地以天然降水為主的氣候環境。在「開源」面向,將廢棄雜木堆積如山的荒地重整為蓄水滯洪農塘,並引入南龍坑溪水及聯合大學滯洪池水源,成為可穩定灌溉、支持周邊茶園復耕的重要關鍵。總灌溉量可超過58 公頃的蓄水農塘,留住雨季降水。豐水期時也會搭配抽用南龍溪的水源至農塘儲存,以便調配各時期的茶園用水需求。

蓄水農塘可調節水源灌溉鄰近茶園土地,因而帶動茶產業復耕

再由水保局邀請茶業改良場專家共同投入輔導,於示範茶區中導入各項智慧科技系統,幫助茶農更有效率的管理茶園工作。設立於戶外的「微型氣象站」,可以即時監控土壤濕度,並定時將統計數據上傳雲端的「田間灌溉監測系統」,只要使出一指神功,打開手機頁面,就能查看各茶區的指標數據,茶農不必出門,也能知曉田間大小事。

微型氣象站可即時監控、管理茶園( 王小路老師拍攝)

各茶區則由灌溉控制系統進行自動化管理,當埋設於土壤中的傳感器監測濕度低於一定數值時,便會啟動「省水自動灌溉系統」,依情況自動調配灌溉量與灌溉時間,將每一滴水運用的淋漓盡致,更讓茶產業邁向農業4.0 的智慧農業時代。

示範茶區中也加入近年淨零碳排倡議的「綠電」設施,各項茶園監測管理系統所需的電力,皆藉由園區內的混合型太陽光電系統進行供應。透過太陽能板所產生的發電量,可充分應用於抽水灌溉、夜間照明及微型氣象站運作使用,讓茶葉不只長的翠綠,更是落實環保綠能的減碳理念實踐。

復興「貓裏紅」茶產業文化

藏水於農解決了八甲茶區長年困擾的缺水窘境,苗栗市農會也在茶業改良場的建議下,開始輔導茶農著手栽種具市場差異化的小葉種茶菁( 青心大冇),並特別採用東方美人茶的製茶方式,經過多方嘗試調整,終於研發出不苦不澀的甘醇茶湯,最後融入在地舊地名特色,響亮的「貓裏紅」紅茶一名終於復興再現。

苗栗市農會推出的貓裏紅紅茶品牌( 王小路老師拍攝)

後續再透過輔導機械化採茶、病蟲害防治、茶葉人才培育、產品行銷推廣等方式,持續強化茶產業復興工作。不僅使更多青農回流復耕茶園,也使在地解散已久的茶葉產銷班重新籌組,接起經驗傳承、交流分享的橋梁。

搭配年度重要盛事「貓裏紅優良紅茶評鑑競賽」,建立起的茶葉分級制度,鼓勵地方製茶技術與品質提升,每年吸引苗栗全縣超過30 位以上茶農共襄盛舉,經評特等獎的茶菁價格可較過往提升約10 倍以上,大大提升了貓裏紅紅茶產業價值。

設置有滴灌系統的省水茶園

五感體驗 可乘涼可賞景

沿著步道,欣賞綠水茶園風光

八甲茶區透過藏水於農及創新科技,彌補了茶園既有缺水缺工的產業問題,也充分利用周邊閒置的土地,轉型成為可供茶農及到訪旅人休憩賞景的多功能場域。

坐在大樹下的涼椅,享受茶園的愜意午後( 王小路老師拍攝)

圍繞波光粼粼的蓄水農塘,是核心體驗區的主要散步動線。就地取材選用的石材透水性佳,能使雨水順利入滲、涵養地下水源。行走於步道之上,視野遼闊而放鬆,腳步安穩而愜意,兩側柔軟的嫩綠草皮,與不遠處蓊蓊鬱鬱的深綠茶樹疊加起漸層色彩,搭配涼亭、小橋與浪漫的觀星山丘,便是最簡單迷人的茶園風景。

而茶區旁一棵棵枝葉繁茂的大樹,背後其實更隱含著茶農辛勤耕耘的記憶點滴。早期,茶園因茶樹生長需求而少有遮蔽,茶農在休息時間,只得尋覓茶園旁的小小樹影之中,躲藏毒辣陽光之下擦汗小憩。

今日,一邊啜飲著冰涼的茶水,一邊望著眼前搖曳的茶樹,彷彿投射出當年蹣跚的老茶農身影。樹影撫慰了茶園疲憊的身心,也讓茶農重拾動力,才能開闢出苗栗茶聞名世界的外銷奇蹟。

飲水應當思源,茶農們珍惜愛護的大樹,在空間上也特別保留,供後輩繼續傳唱這段珍貴且難忘的草根故事。

石虎出沒於草生栽培的茶園

除了人與土地,策略聯盟也充分思考產業與生態間的關係。過去慣行茶園多採淨耕處理,亦即只見泥土、不見雜草,避免茶樹被瓜分營養,卻也使得茶園的土壤肥料易受沖刷流失,更難因應現今旱澇頻繁加劇的氣候。

這時,環境友善的「草生栽培」便成為了茶園栽培新選擇,八甲茶區中也特別導入該示範茶園進行觀察。

貓裏紅茶具烏龍和紅茶的花果香氣( 王小路老師拍攝)

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可以發現施行草生栽培的茶園中,與鄰近的雜木林連接起可供棲息或通行的動線,野生動物種類及活動頻率都相對增加。期間陸續觀察到石虎、白鼻心、食蟹獴、臺灣野兔等淺山動物生活蹤跡,顯示茶園在兼顧產業發展的理念下,正逐步取得生態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平衡點。

至於體驗區內的蓄水農塘,在設置時也利用對環境較為友善的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 低衝擊工法理念設計,包含運用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材料,搭配水岸植物綠化,並運用柔化的手法收整塘邊,營造視覺上融入自然的和諧風景,提供淺山動物更易親近汲水的生態環境。

和諧共融 六級化目標邁進

貓裏紅優良紅茶評鑑讓茶香技藝傳承延續

有了蓄水農塘與科技系統輔助,八甲茶園終於不再看天吃飯,茶農在管理上更加省時省力,不僅吸引茶鄉青年洄游投入產業,也讓茶園栽種面積逐年擴大,搭配加工及行銷資源挹注,讓苗栗茶產業逐步朝向六級化發展;每年農曆年前後於園區內搭配休耕時播下的魯冰花海,更讓八甲茶區成為網路口碑爆紅的打卡秘境。

熱鬧滾滾的八甲茶園魯冰花季

走過近百年時光,由諸多人員不服輸的汗水所灌溉,才造就今日芳醇、回甘且韻味豐富的貓裏紅紅茶, 走過傳承、復興到永續,苗栗茶產業繼續用「硬頸精神」的堅持,續寫輝煌耀眼的黃金年代。

旅讀路線:地圖搜尋八甲水塘公園( 苗栗縣苗栗市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