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14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1秒
-
1.
- 標題:
- 椬梧映月塘 廢棄魚塭華麗轉身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5-05-23
- 內容:
- 在農村水保署協助下就地取材,將5座魚塭改造成景觀湖,以生態友善的木排樁工法修整護岸,營造環塘步道、草坪廣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看待景觀保存或修復的觀念,是「運用適當的建築及工匠技術、材料」傳承當地社區文化和歷史,新增元素或創新技術運用的程度,則應以既有空間特質為主要考量。透過修復建築或景觀,也修復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不只是硬體的改善,更是生活空間記憶的修補,如同廢棄魚塭變身的椬梧映月塘,以「在地美」為豪,與居民共創海口地方的新未來。
-
2.
- 標題:
- 從「小飯」開始的故事:沙河溪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5-05-23
- 內容:
- 沙河溪金砂橋上游便採用宮脇法,以「7成喬木、3成灌木」的物種配比,建立具有緩衝、固碳、景觀的濱溪綠帶樹島,營造友善棲環境。
-
3.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5-01-15
- 內容:
- 農村水保署指出,「古坑鄉華南生態公園綠廊道建置工程」利用景觀設計,傳承「交丁砌」的打石工法及打石文化,減少混凝土使用,落實生態永續,結合歷史文化地景與豐富自然景觀,提供了安全就學動線,也成為觀察地形地質、山脈水系、森林生態系及水生動植物的最佳戶外教室,沿途可認識竹林、蕨類、林鵰、五色鳥等動植物生態,
-
4.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5-01-15
- 內容:
- 農村水保署指出,「古坑鄉華南生態公園綠廊道建置工程」利用景觀設計,傳承「交丁砌」的打石工法及打石文化,減少混凝土使用,落實生態永續,結合歷史文化地景與豐富自然景觀,提供了安全就學動線,也成為觀察地形地質、山脈水系、森林生態系及水生動植物的最佳戶外教室,沿途可認識竹林、蕨類、林鵰、五色鳥等動植物生態,
-
5.
- 標題:
- 大學裡的水保遊樂園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1-14
- 內容:
- 於是陸續在全國各地設置完成18處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及教學園區,共同特點是均坐落在微微起伏的山坡上,景觀設施則因地理條件不同而有些微差異,成為民眾輕鬆快速了解水土保持知識與水土保持設施功能的極佳路徑。
-
6.
- 標題:
- 藝術之花走進「小法國」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A Heritage of Flavorful Wine & Beautiful Blossom),榮獲2022美國繆思設計大獎「景觀雕塑類金獎」與「公共藝術類銀獎」雙料獎,讓外埔農村的美景與酒香,一舉躍上國際舞台熠熠放光。
-
7.
-
8.
- 標題:
- 106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下庄橋上游野溪治理工程|嘉義縣大埔鄉-東西坑溪崩塌地及野溪治理六期工程|嘉義縣東石鄉-四股社區入口特色景觀營造改善工程.|嘉義縣東港鄉-副瀨社區滯洪池周邊景觀綠美化改善第二期工程|嘉義縣梅山鄉-青園坑溝整治工程|臺中市太平區-頭汴坑溪中埔十號橋上游整治工程|臺中市新社區-茄苳寮溪整治四期工程|新北市烏來區-台9甲10.
-
9.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民國90年納莉颱風強襲,打鐵坑溪發生多起溪岸崩塌、溪床淘刷等問題,嚴重影響景觀生態及沿線社區設施安全,當年隨即展開分年分期逐年復建工程,至110年全線整治完成。連續跌水工降低河床坡度及增加視覺景觀美感,也有助水中曝氣量提升,利於魚類生存。
-
10.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78年執行山坡地農村整合規劃建設,進一步增加休憩設施,改善環境景觀,引動地方經濟跟著活絡起來,使得舞鶴成為東部最富麗的坡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