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1,491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67
依照
排序
  • 391.
    題:
    石門嵩山-百年梯田 千歲米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或許大部分人會直覺聯想東南亞的農情景緻你或許不知道,在北臺灣石門區的嵩山社區也擁有一片總面積超過43 公頃、占地遼闊的「嵩山竹曲」深度體驗的多功能場域邁向里山共好、永續經營的幸福願景搖下車窗,乘著東海吹拂而來的鹹味海風,從臺灣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啟程出發。給人彷彿置身南方島嶼的靜謐這裡是位在新北市石門區的嵩山社區,靠山面海、耕地畸零的地貌,由人力一岩一石疊砌田壟、鑿挖水圳,形塑出臺灣少見的水梯田景觀。
  • 392.
    題:
    大樹統嶺-大佛背後的禪意花園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在社區居民的細心維護下,統坑溝終年水源豐沛、溪流生態豐富,可見野生鱸鰻、溪蝦、黃金蜆、臺灣鯽魚等水中生物優游其中的蹤影。
  • 393.
    題:
    水林蕃薯-榮光再現狀元村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明朝永曆年間,先祖洪月翁因貪食紅龜粿被大人懲罰,負氣從福建搭船來到臺灣。在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湄洲站身大媽( 蕃薯寮媽) 庇佑下,自民國50 年以降,書香氣息濃厚的蕃薯厝陸續出了超過70位以上的醫師、律師、
  • 394.
    題:
    太平興隆-紮根百年 興隆新風貌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廣隆庄位處平埔族的傳統生活領域,在過去曾是原漢衝突最為嚴重的地方之一,車籠埔背後代表的不僅是千禧年前臺灣人最為難忘的一夜,更是過去不同族群彼此磨合的重要史頁。 生態教室 探尋領角鴞蹤影「全世界216 種貓頭鷹中,臺灣只分布有12 種,其中又以領角鴞的生活環境最接近人類,現在在興隆社區就可觀察的到!
  • 395.
    題:
    蘇澳朝陽-再見朝陽 再見海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蘇澳鎮是蘇花公路與北迴鐵路的起點,也是從北臺灣通往東臺灣的必經城鎮。曲折狹長、複雜多樣的地形,將蘇澳劃分成多個生活空間,各自依憑在地自然人文資源,展現區域亮點特色。朝陽舊名「浪速(Naniwa)」,當地人口語習慣稱為「娜娘仔」,是臺灣少數靠海的客家村落。河道中則利用擺放塊石、挖掘深淺水域,營造魚群與水生生物多樣化的棲地環境,更獲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注意與肯定。
  • 396.
    題:
    生物通道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圖一:設置竹製生物通道,便於臺灣野山羊、臺灣山羌、白鼻心、鼬獾等野生動物進出野溪護岸時利用。圖二:達德安伊亞那野溪整治三期工程之靜水池設置緩斜坡道,避免食蟹獴等野生動物前往取水時受困。
  • 397.
    題:
    北|苗栗.苑裡.山腳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山腳社區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的藺草工藝名聞全臺,日治時期即為臺灣創下織品外銷的經濟奇蹟,是山腳社區的立業根基、文化寶藏,雖然在廉價進口原料及工業化產品衝擊而面臨衰退甚至瀕鼓勵農民種植藺草,守護藺 草的 10 公里黃金廊道,成立「臺灣藺草學會」,與山腳國小合作向下紮根, 將藺編課程納入二至六年級,同時與臺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陸佳暉合作出此外更致力打造社區成為青創基地、藺草產業國際藝術村,不僅要 立足臺灣,更要接軌世界舞臺,再現榮光。
  • 398.
    題:
    中|南投.仁愛.南豐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來到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 (Alang Tongan 東岸部南豐社區名列臺灣三大蝴蝶谷,處處都是賞蝶秘境。南豐社區名列臺灣三大蝴蝶谷,棲息黃星 鳳蝶等逾 234 種蝴蝶,是賞蝶絕佳秘境, 在「跟著蝴蝶去旅行」、「與蝶共食」遊 程中,最能感受部落獨有的在地特色。
  • 399.
    題:
    野溪預鑄護岸的工程典範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然而,臺灣山高流短,集水區上游的野溪坡度陡峭、水流湍急、流量變化大, 兼顧安全、生態、效率臺灣的預鑄工法被國際媒體譽為「建築奇觀」,這是指結構構件預先於工廠生產製作,降低環境影響 加速棲地復育中、南臺灣也有出色的工程案例,包括「舊社野溪整治三期工程」、「觀石溪安定橋段整治二期工程」110年8月盧碧颱風侵襲後,已無嚴重災害或溢淹情形發生,立下南臺灣全預鑄工法應用於水土保持工程標竿。災後復建工程便採用預鑄RC箱工法,先在臺灣本島製作預鑄RC箱,再以船運載送至工地現場以鋼索串接,箱中則以當地土石回填,
  • 400.
    題:
    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日本有「尋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里山倡議,臺灣也有「農村生態與地景美學融合」的縱谷主義。「縱谷大地藝術季」今年邁入第四年,邀請到英國、韓國、土耳其、香港等四位國外藝術家,以及6位臺灣藝術家駐地創作,完成的10件作品分別設置於關山(3件)、鹿野(6件)及海端鄉(1件),為地景增色。
40 / 150 頁 , 共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