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統嶺-大佛背後的禪意花園
- 更新日期:
- 瀏覽人次:427
大佛背後的禪意花園
遠離塵囂、療育心靈 感受統嶺的人文風采
緊鄰宗教聖地佛光山、東臨高屏溪匯流口的統嶺社區
在歷史人文及生態環境面向皆扮演十足重要的角色
在各單位及在地居民的同心協力下
逐步改善周邊環境、活化閒置場域
在群群山嶺之中,揭開生活、生產、生態共好的「夢之序曲」

仰望莊嚴大佛、耳聽暮鼓晨鐘,是位在高雄大樹區最北端統嶺社區居民的生活日常。統嶺里舊名統嶺坑,因該地山嶺眾多、起伏有致,溪水匯合流向東邊高屏溪,塑造出獨特的地形風貌,有「統嶺」一名。
統嶺社區擁有風光明媚的後山風景,產業發展卻長年受貧瘠土壤與畸零耕地所限制。隨著鄰近城市發展的腳步, 愈來愈多在地青年不願繼續從農、看天吃飯,一一離開純樸的統嶺村落,向外追尋更多夢想與工作機會。
2009 年的八八風災,是統嶺社區蛻變的轉捩點,災難過後,社區發展協會與居民自發積極努力,逐步推動社區振興工作,從最簡單的「彩繪陶版」著手,在居民攜手合作的過程中逐步凝聚向心力,期待打造生態、藝術與文化合一的樂活社區,留給下一代青年宜居好發展的生活空間。
必先安居、始得樂業,落實夢想的首要計畫「夢之序曲」,成為營造舒適且宜居生活環境的號角。

自然庭園 沐浴普照佛光
跨過鈴橋下潺潺流過的溪水, 位處大佛身後方的「夢公園」及「心靈廣場」,是統嶺社區裡遠離紛擾、平靜身心的最佳所在。

心靈廣場融入自然色系,除木質溫感的人行步道外,完全採用天然材料進行設計,以嫩綠草皮為地毯、大型景石為家具,營造坐臥自如的禪意庭園。
既有生硬的擋土牆,則選用在地竹材編柵圍籬美化。善於攀附的薜荔恣意生長,待竹材風化腐壞後,便自然形成一片柔軟的綠牆,不僅美化環境,也進而營造了昆蟲、青蛙等小生物們棲息生活的空間。

仔細觀察,在栽種黃綠相間的斑葉鵝掌藤及樹姿優美的緬梔樹下,還可以發現幾隻模樣有趣的花崗岩青蛙,有些埋首閱讀、有些托腮沉思,彷彿正醉心體悟深奧的人生哲學,為靜謐的園地增添幾許趣味。
產業飛揚 省工又好遊

皮薄、肉厚、籽小,Q 彈又多汁,夏季限定的美味「玉荷包」,更是統嶺社區最著名的產業特色。在園區入口處,便特別打造了「放大版」的荔枝雕塑,成功吸引往來旅人的目光,童趣又仿真的外型,更讓在地居民會心一笑、津津樂道。
考量園區內既有荔枝園農事作業的需求,果園周邊增加設置階段式平台、輔助坡道及不鏽鋼運輸道等設施,提高果農栽培管理時的便利性。採收後的新鮮荔枝,可以更省時省力地運送至定點,運用友善設施,提升產業價值。
做為園區內主要的農事體驗場域,荔枝園選用天然碎石鋪面、增設仿木階梯步道,提高體驗時的舒適性。與環境融合為一的景觀視野,乾爽好走的活動動線,讓來自都市的旅人們可以盡情享受親手採果的樂趣。
友善生態 親近自然溪流
貫穿統嶺社區的統嶺坑溪( 統坑溝),是撫育在地產業及聚落成長的乳水。在社區居民的細心維護下,統坑溝終年水源豐沛、溪流生態豐富,可見野生鱸鰻、溪蝦、黃金蜆、臺灣鯽魚等水中生物優游其中的蹤影。
經過生態專家團隊調查評估,採用較為環保減碳的預鑄工法,補強因長年溪水沖刷而毀損的護岸,並降低各段區間的水位差,營造有助生物洄游的友善通道,重新營造人與生態和諧共好的自然溪流。


今日的統嶺坑溪,已成為社區辦理的生態觀察活動的大自然教室,旅人們可以更安全安心地與溪蝦魚蟹來場近距離接觸。沿著溪徑旁落英繽紛的四季花道散步,更是不可多得的悠哉愜意。

統嶺社區在居民、佛光山與社區發展協會的攜手合作下,又朝三生共好的夢想藍圖更接近一步。社區目前已陸續辦理「大佛採食趣」等各項食農及生態體驗活動,串聯在地思楝園、統坑溝、佛陀紀念館等場域,帶給旅人收穫滿滿的五感旅遊體驗。
團結的統嶺居民,雖然只能從背後遙望大佛身影,但想必在不遠處的另一面,必定是充滿欣慰的和藹笑容。
旅讀路線:地圖搜尋統嶺社區2005 夢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