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324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3
依照
排序
  • 11.
    題:
    嘉義縣大埔鄉和平村自主防災亮點社區實作演練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5-03-17
    容:
    3月17日本署辦理嘉義縣大埔鄉和平村自主防災亮點社區實作演練,和平村本年度歷經0121、0130等多次強震,為避免震後可能引發的二次災害,進一步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本次實作演練特別模擬極端降雨可能引發的災害情境,讓社區成員熟悉從防災整備、應變疏散撤離等完整作業流程。
  • 12.
    題:
    臺南左鎮|光榮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依序走進自然史教育館、故事館、生命演化館、化石館及探索館等場域,猛獁象、劍齒象、古鹿、鱷魚、貝類等海陸相生物化石及蒐藏品豐富多樣,展品眾多、目不暇給。
  • 13.
    題:
    臺東金峰|嘉蘭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芭伊工坊裡由婦女手工製作的陶珠手環、卜拉米農坊裡槌搗小米的清脆聲響……嘉蘭部落的傳統文化經過轉譯,如今被賦予全新的生命力。
  • 14.
    題:
    花蓮玉里|春日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中的巨大稻田腳印為人所知近年除積極推動特色農業旅遊,也攜手整理鱸鰻潭秘境營造環潭步道及林間步道,深化低碳生態旅遊在充滿生命力的縣道193 上,創造更豐富多樣的部落旅行 行在縣道193玉里鎮春日路段,穿梭小葉欖仁築起的綠色隧道,承蒙遠山的召喚,倏忽轉進狹窄的鄉間小路,
  • 15.
    題:
    農業部輔導銅門村辦理自主防災亮點社區實作演練 提升災害應變能力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5-02-22
    容:
    即時預警啟動疏散 確保村民生命安全 農村水保署於已公開114年度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其中包含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
  • 16.
    題:
    公私協力共築韌性 自主防災社區韌性工作坊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5-02-21
    容:
    透過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期望打造更具韌性的社會,讓每個社區在面對災害時都能從容應對,確保居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 17.
    題:
    114年度休閒農業區分級輔導計畫研提原則
    資料來源:
    最新消息
    發布日期:
    2025-02-20
    容:
    友善服務、商品開發與推廣、通路開發與行銷、農產加工品、食品安全及食品標示等各項可協助在地業者,運用農村生活、生產、生態、生命等四生資源,發展特色農業旅遊體驗服務及商品之共同性工作、課程或競賽評比。
  • 18.
    題:
    113年度補、捐(獎)助其他政府機關或團體個人經費報告表
    資料來源:
    預決算書及補助資訊
    發布日期:
    2025-02-20
    容:
    000 12,000 0 12,000 0 V 0 南投縣創新創業協會 『”活出生命的精采 ”珍愛地球淨山活 動」&反毒反飆車& 水土保持農村教育宣 導&支持能源開發& 節能減碳、節約用 油、坡地土 砂災害警戒機 制研究 1,250,000 1,250,000 0 1,250,000 0 V 0 逢甲大學 工程生命週期之環境 碳監測與碳地圖 整體性治山防 災-綜合企劃 與宣導 729,000 729,000 0 729,000 0 V 0 逢甲大學 結合數據科學與機器
  • 19.
    題:
    114年度休閒農業區分級輔導計畫研提原則
    資料來源:
    公告專區
    發布日期:
    2025-02-19
    容:
    友善服務、商品開發與推廣、通路開發與行銷、農產加工品、食品安全及食品標示等各項可協助在地業者,運用農村生活、生產、生態、生命等四生資源,發展特色農業旅遊體驗服務及商品之共同性工作、課程或競賽評比。
  • 20.
    題:
    114年農村好藝計畫-申請須知
    資料來源:
    最新消息
    發布日期:
    2025-02-13
    容:
    創造符合當代生活使用情境需 求之項目,以利維繫保存農村豐富的文化多樣性,讓珍貴農村文化 得以流傳,並促使農村場域成為有生命力的文化博物館。
2 / 33 頁 , 共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