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25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7
依照
排序
  • 1.
    題:
    屏東牡丹|旭海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曾是荷蘭人東探尋金的蹊徑,清朝官兵開山撫番路線,更是當地斯卡羅族、馬卡道族與阿美族人打獵、遷徙、姻親、征戰、交易等活動的必經之途。旭海舊名「macaran」,是屏東縣唯一靠海的部落,最早由斯卡羅族人開墾定居,後來恆春阿美族、排灣族、平埔族及閩南、客家跟著移入,逐漸形成一處多元族群融合的聚落。
  • 2.
    題:
    花蓮玉里|春日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現今的織羅部落有傳遞食農及友善耕作理念的「稻田腳印餐桌」,有介紹阿美族傳統狩獵文化與工藝精神的「祖靈的足跡」園區,更增添結合生態觀察、環境教育及低碳旅遊等永續理念的「鱸鰻潭」,如同群星連為星座,
  • 3.
    題:
    臺東縣臺東市富岡社區(優等)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1-10
    容:
    近年來,一群返鄉青年為漁村注入了新活力,利用社區優勢條件,創造許多特色手作,包括廢棄物再利用及阿美族構樹皮DIY活動,深受青睞。
  • 4.
    題:
    花蓮秋季農遊提案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1-14
    容:
    從前周邊長滿樹豆,用來拌米煮飯,香Q好吃,阿美族語稱這種傳統主食「vataan」,這也是「馬太鞍」地名的由來。
  • 5.
    題:
    魚兒的育嬰房—>巴拉告Palakaw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1-14
    容:
    為花蓮縱谷面積最大的內陸濕地,生態豐饒,是世居當地的阿美族傳統的活動區域。沼澤、伏流缺少氧氣,水體的流速與深度,都不是魚蝦長久棲息的環境,但阿美族先人並不強行捕撈,而是想出一種「先養後抓」的陷阱捕魚法「巴拉告」(Palakaw),阿美族語指的是「讓魚蝦棲息的池塘」或「幫魚做社區」的意思。
  • 6.
    題:
    百年編織匠人魂—Lala Ban 新社香蕉絲工坊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1-14
    容:
    其中,阿美、排灣、魯凱族常用月桃葉、樹皮織布,泰雅、布農族以苧麻為主,噶瑪蘭族則是目前臺灣原住民族群中,唯一仍使用香蕉絲編織的民族,
  • 7.
    題:
    阿夜溪五號壩上下游改善工程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
    發布日期:
    2024-11-08
    容:
    5公頃,年平均降雨量約2,270毫米,土地利用類型以闊葉林及果園為主,是當地阿美族族人傳統捕魚及舉辦慶典活動的重要溪流,不難想見水質潔淨澄澈的程度;溫暖濕潤的氣候加上無污染的土壤,也造就出鶴岡文旦柚優異的天然生長環境。
  • 8.
    題:
    全臺122所水土保持酷學校 共創水保教育新藍海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4
    容:
    松浦小公民、邦查的智慧」,再與部定課程相結合,產生校內課程計畫,另外融入防災教育內涵,以「和諧山林‧智慧防災~以農村再生並賦予阿美族文化內涵,建構韌性防災校園與社區」為教學主軸。
  • 9.
    題:
    加塱溪畔的里山生活智慧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4
    容:
    加塱溪畔的里山生活智慧花蓮豐濱的復興部落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花蓮豐濱鄉復興部落是全臺第一個堅持「無菸、無酒、無檳榔」的阿美族部落,加塱溪穿流而過,人們因水聚集,仰賴耕作漁牧維生。
  • 10.
    題:
    110年度水土保持與防災教育推動者教育訓練1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二) 根據臺東縣原民行政處的統計:臺東縣境內中有七個原住民族群(阿 美、排灣、布農、卑南、雅美、魯凱及噶瑪蘭),在人口數上約佔 全縣三分之一,再加上閩、客及新住民等,
1 / 3 頁 , 共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