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20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84秒
-
11.
- 標題:
- 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意思是「山腰上的平原」,民國98年遭受八八颱風重創,讓這原本休閒產業發展甚佳的部落陷入窘境,所幸居民並未因此而放棄,更帶著對大自然的敬畏,浴火重生、展現韌性,找回傳統、重建家園,傳遞分享、永續環境,挺立維護阿里山這片淨土。
-
12.
- 標題:
-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Alang Tongan 東岸部落)位歷經921地震劫難與颱風水患等災害,發揮靭性,堅決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下去,更明白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
-
13.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桃米地處埔里通往日月潭必經之地,曾是921大地震重災區,大自然的反撲讓居民深刻感受到:唯有尊重土地、重現自然,才是社區永續發展的關鍵。
-
14.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3公頃,希望透過大自然豐富的環境資源、多樣水土保持設施與專業人員適當的規劃解說,吸引民眾進入實境,了解水土保持、國土保安與環境保育觀念,是一處結合生態、
-
15.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內部則以雕塑模擬獨角仙各階段的樣貌,可自由穿梭於巨大擬真的獨角仙雕塑間,觀察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的變態階段,從細節中感受大自然創造萬物的奧妙;戶外空間則保留枝葉繁茂的喬木,新植的灌木與草皮更添綠意。
-
16.
- 標題:
- 大樹統嶺-大佛背後的禪意花園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今日的統嶺坑溪,已成為社區辦理的生態觀察活動的大自然教室,旅人們可以更安全安心地與溪蝦魚蟹來場近距離接觸。
-
17.
- 標題:
- 古坑華南-石梯田裡的生活哲學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那裡的菜好像又長高了3 公分……」學童們如數家珍,述說著詳細的田野調查記錄,共生田儼然成為培養孩子觀察力最好的大自然教室。
-
18.
- 標題:
- 中|南投.仁愛.南豐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及上眉溪三聚落組成, 是賽德克族唯一未遠離祖居地所遷移而成的部落,因為天災更明白大自然返撲的力量, 在生態復育、環境教育、文化傳承、在地經濟的打拚,讓這片曾受創嚴重的大地,煥 發出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動人新面貌。
-
19.
- 標題:
- 107年度成果彙編集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0-05-07
- 內容:
- 「與大自然共存」等;展示設計手法採多元裝置 設備及媒材、影音多媒體設計製作及互動道具等,以增添大小朋友觀展 體驗之互動樂趣;經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村與農村休閒 之功能,及結合當地產業與文化,提供民眾休閒旅遊及回歸大自然的最 佳場所,因此農村旅遊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縱谷在大自然賜與下積累成為 一座「萬物糧倉」,應以尊重於土地上的天、地、人、山、水,從地方出 發,型塑生態、
-
20.
- 標題:
- 107年度成果彙編集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19-05-20
- 內容:
- 「與大自然共存」等;展示設計手法採多元裝置 設備及媒材、影音多媒體設計製作及互動道具等,以增添大小朋友觀展 體驗之互動樂趣;經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村與農村休閒 之功能,及結合當地產業與文化,提供民眾休閒旅遊及回歸大自然的最 佳場所,因此農村旅遊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縱谷在大自然賜與下積累成為 一座「萬物糧倉」,應以尊重於土地上的天、地、人、山、水,從地方出 發,型塑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