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114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84
依照
排序
  • 101.
    題:
    布袋菜舖-找回母校的幸福回憶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以正義國小為基地,發展採集當季蔬果、曬越瓜脯、手作桑葚蜜餞等超過11 種的食農教育體驗,更開創一年四季12 個月份各有特色的基地行銷攻略,帶領外地遊客感受滿滿趣味的農村風情。
  • 102.
    題:
    布袋東港-重拾童趣赤子心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球場突破傳統線性設計,利用空間特色,創造出最佳化利用的運動場地,同時巧妙迴避日照方位對投籃時所帶來的影響。
  • 103.
    題:
    水林蕃薯-榮光再現狀元村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處處可見斑駁山牆與紅磚疊砌而成的矮房,坐落在一條龍及三合院式的傳統閩南建築格局裡,構築曲折狹小、蜿蜒複雜的巷弄街道,也成為社區的一大特色
  • 104.
    題:
    古坑華南-石梯田裡的生活哲學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日治時期,精心培育的茶樹蒼蒼鬱鬱生長,沿著梯面連綿天際,是華南社區最富特色的產業地景。
  • 105.
    題:
    太平興隆-紮根百年 興隆新風貌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改善原有閒置空間設施為起點利用在地自然景觀、軍事風情及農產業特色串聯社區亮點旅遊景點,發展安全、友善且完整的互動休憩場域不僅成現今的興隆一掃陰霾,順應地形特色,西側發展住宅區與繁盛的商業活動,東側山地因有多條自然坑溪流經,宛如萌萌貓耳般的豎立角羽,是夜行性猛禽領角鴞的最大特色。近年興隆社區積極與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合作,帶領在地居民與國小學童利用廢棄木箱,或是沙坑上的遮蔭設施,處處可見以領角鴞輪廓為特色元素的趣味設計。沙坑設施旁的空地,則運用鳥類喜好寬闊至高點的習性,打造為屋頂帶斜角、
  • 106.
    題:
    蘇澳朝陽-再見朝陽 再見海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曲折狹長、複雜多樣的地形,將蘇澳劃分成多個生活空間,各自依憑在地自然人文資源,展現區域亮點特色
  • 107.
    題:
    中|南投.仁愛.南豐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棲息黃星 鳳蝶等逾 234 種蝴蝶,是賞蝶絕佳秘境, 在「跟著蝴蝶去旅行」、「與蝶共食」遊 程中,最能感受部落獨有的在地特色
  • 108.
    題:
    農村再生第二期(105至108年度)實施計畫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縣市政府及農漁會等單位,規劃辦理各項具農村文化及特色之區域性主題活動,藉以有效宣導及推廣農村再生政策及景觀風貌、生態與文化資產等資源及特色為原則,以前瞻性且系統性之產業活化策略,辦理農村特色產業之輔導、整合及行銷推廣,以促進社區產業發展。發展特色農糧產業加值鏈輔導農村地區發展在地特色農糧產業,導入安全標準化之田間管理與生態永續耕作模式,達「品種、品質及品牌」的三品策略目標,輔導種植大面積加工型作物,輔導研發具地方特色農產加工品產製技術,
  • 109.
    題:
    農村再生整體發展計畫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推展小地主大佃農3、推動農業生產專區 (二)推動農產業精緻化,加強農產品安全與行銷1、推動傳統農產業精緻化,形塑地方品牌特色2、加強消費者溝通,推動地產地消與農產品多元行銷3、推動四大安全驗證標章伍、整體空間發展構想(一)台灣農村分布現況目前全國約計有4,
  • 110.
    題:
    農村再生政策方針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又因過去政府較少投入農村人文營造等軟體建設,農村生活及文化特色逐漸喪失。符合經濟效益之生產經營,並整合社區在地資源進行加值發展與行銷,推動精緻且多元的特色產業,開創小而美的農村經濟。統籌政府資源及民間力量,循序輔導社區落實在地治理,並鼓勵社區訂定公約,自主管理社區營造成果,維護特色景觀與風貌。
11 / 12 頁 , 共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