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7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67秒
-
1.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5-01-15
- 內容:
- 而且既有潛壩溢口磨損、基礎淘空,危及壩體及南迴公路安全;另一方面,由於壩體高度落差太大,達3公尺之多,對水生生物縱向遷移形成阻隔,使得過山蝦、日本禿頭鯊、鰻魚、青蛙等生物幾乎無法上溯、回不了家,既有壩體降低,重新調整床面土砂組成,無高程落差可減少構造物衝突感,確保水流廊道的連續。
-
2.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1-08
- 內容:
- 工區共設置 3 座固床工,均為與河床無落差的形式,不造成新的縱向阻隔,具有維繫溪流上下游水域縱向通透性以及集中水流的效益,完整保留石壁與潭區,完工後溪底不整平,維持溪流棲地特性。
-
3.
- 標題:
- 阿夜溪五號壩上下游改善工程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1-08
- 內容:
- 自然溪岸坡度平緩,為野生動物往來森林與溪邊的既有通道,然而上下游水域縱向廊道的防砂壩落差達3.上下游水域縱向廊道方面,新設與溪床沒有落差的固床工,以維護縱向廊道暢通。
-
4.
- 標題:
- 友善魚類生存權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如防砂壩)或天然屏障(如瀑布)容易遭到阻斷,魚梯即是在水中設計平緩低矮的階梯狀水道,讓魚可以經由較長而緩的流路,順利穿越落差,逆游而上,完成覓食、繁殖、產卵、避冬、遷徙等任務,是一種守護魚兒安全回家、有利魚種生存繁衍,同時兼具溪流治山防災工程效益與永續發展的生態工法。
-
5.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職安規劃上,由於工程位於埔頭溪與荖濃溪匯流口,施工進出道路仰賴溪底便道,但埔頭溪坡度陡、落差大,萬一遇上豪雨,便道容易遭到沖毀,因此便道必須沿著溪床開設,並訂定撤離標準;另一方面落實高空作業防護與訓練,採建築資訊模型(
-
6.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設計階段積極與生態團體合作,透過多孔隙的乾砌石工法、留設生態通道、播撒原生植物種籽以及保留原生茄苳樹等生態友善作為,打造出一條平緩無落差的體驗步道,每塊石板都經過嚴密的鋪排設計,底層鋪設碎石增加透水性,雨後不怕濕滑、清爽好走,即便樂齡族、輪椅族也能安心暢行。
-
7.
- 標題:
- 生物通道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部分水土保持工程為了穩定土砂、降低土砂動能及災害潛勢,而設置防砂、護坡等設施,但同時也形成了較為陡直的地形落差,對生物形成移動障礙,甚至掉落後無法順利脫逃,「生物通道」就是為了維持生物通行或掉落脫逃、減輕生態衝擊的環境友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