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臺南分局)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臺南分局)

搶救崩崖小學校

興中國小操場下方崩塌處理二期工程

興中國小操場下方崩塌處理二期工程採取4階20公尺加勁擋土牆

高雄桃源區興中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ハイセン排剪蕃童教育所」,1909年創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部落小學。校園緊鄰荖濃溪上游、埔頭溪旁的河階地,5年前,莫蘭蒂及梅姬颱風過境引發逕流沖刷學校所在地的坡面基腳,造成植被流失與校園下方邊坡崩塌裸露,翌年再度因爲豪雨沖刷,崩塌擴大,操場南側及遊戲場崩落高差達76公尺。一名導演到高雄山區進行空拍作業時,意外發現操場跑道竟緊貼懸崖,有如「崩崖上的小學」,校園師生及部落居民安全岌岌可危。

災後應變 跨域合作新典範

中央機關、地方、校方與部落立即跨域合作召開會議,進行校園復建工作。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完成操場擋土截排水及欄杆防止師生墜落,桃源區公所完成埔頭溪河道土砂清疏,擴大河道安全排洪後,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接手進行水文水理調查分析、地質鑽探調查,擬定二階段治理計畫,107至109年度分期完成復建工程,為興中國小校園與社區打造緊密周延的安全防護網

設計首次導入建築塔吊技術進行材料搬運,不另闢施工便道,成功解決土方吊運至加勁施工平臺,縮小作業面,以減少邊坡擾動,避免二次災害。職安規劃上,由於工程位於埔頭溪與荖濃溪匯流口,施工進出道路仰賴溪底便道,但埔頭溪坡度陡、落差大,萬一遇上豪雨,便道容易遭到沖毀,因此便道必須沿著溪床開設,並訂定撤離標準;另一方面落實高空作業防護與訓練,採建築資訊模型(BIM)建置工程危險評估及危害因子,融入實境模擬進行危險告知,運用APP+3C通訊軟體進行危害告知、3C雲端監測及警戒措施,實地演練疏散避難撤離應變能力,以確保施工過程安全無虞,維持零災害的工作環境。

適地適用消化致災土石,擴大埔頭溪通洪斷面,符合200年洪水頻率年的需求

任何工程方法都有公式與標準流程,但人與環境卻是時時刻刻都可能變動,因而工程進行須因地制宜,才能達到最佳治理。工程採取4階20公尺加勁擋土牆,以既有淤積土石分類再利用做為回填材料,適地適用消化致災土石,擴大埔頭溪通洪斷面,符合200年洪水頻率的需求。坡面保護採無框架、掛網噴漿及掛網噴植等3種護坡工法組合創新設計,柔性工法復育快速。完工後,歷經109年9月及10月2次淺層地震(5公里)的考驗,位處震央附近的工址完好無損壞,是治理成功的最佳明證。

坡面保護採無框架、掛網噴漿及掛網噴植等3種護坡工法組合創新設計,柔性工法復育快速JPG

更特別的是,由於工址位於小學校園,因此舉辦竣工典禮也同步辦理水土保持教育宣導,巧用機會教育,讓水土保持觀念深入校園學童及部落居民,在水土保持防災遊戲互動中,了解當颱風或豪雨來臨前應如何做好水土保持,以預防土石流造成災害。復建後的校園操場不再處於「崩崖」險境,重新恢復了集會、運動、休閒功能,孩子們終能重新安心盡情在艷陽下遊戲奔跑,工程、教育、文化的漂亮三贏,莫過於此。

聖貝祭為拉阿魯哇族最具代表性的祭典

工程+旅程

興中國小所在的高中社區群居著拉阿魯哇族(Hla’alua),雖僅有200多人,但這個民族曾經長久失落了族名、語言、文化,直到民國103年才正式從南鄒歸類中脫離,正名成為臺灣原住民族第15族,與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同為高雄市獨有族群。

拉阿魯哇族曾有美瓏、排剪(Paiciana)、雁爾(Hlihlala)、塔蠟袷(Talicia)等4社,塔蠟袷社已佚失,拉阿魯哇語則被列入瀕危語言。復振瀕臨消失的族群文化,高中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致力族語的紀錄與教學,並將原本兩、三年舉辦聖貝祭(Miatungusu)改為一年一次,透過刺豬祭、說族語來凝聚族人,祭典氛圍莊嚴隆重,吟唱歌聲迴盪在高山深谷間,宛如天籟。

出處:水土保持季刊 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