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2建築園冶獎大賞─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二期工程(臺南分局)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2022建築園冶獎大賞─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二期工程(臺南分局)

跟著花香草上飛

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二期工程

導入預鑄塊工法施作仿水社柳單元塊營造融入在地環境。
「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二期工程」運用工程意象展現在地生物特徵,達到環教輔具的效益。

東源濕地水上草原的排灣語稱為「pudung」,是東源(原名麻里巴)部落的聖地。麻里巴是全牡丹鄉面積最小的部落,但位於部落中心的這片廣闊濕地,卻蓬勃生長著台灣水韭、水社柳、水毛花、紫蘇草、四角藺、菲律賓穀賓草等多種植物,植物發達的根部深入沼澤泥地,莖葉密集覆蓋水面,形成水上草原型態,表面看起來是普通草原,其實底下是湧泉、沼澤泥地和盤根錯節的植物根系交錯堆積而成的豐富水下世界,加上居民沿著濕地沼澤大量種植野薑花、蓮花和高大的桃花心木等,花香迷人,有「最香部落」之稱。為提升景點知名度、振興地方經濟,社區特地為遊客劃設了「水上草原體驗區」,堪稱最夯觀光熱點。

然而通往體驗區的路徑年久失修,雨後經常泥濘不堪、難以通行,如何改造出一條可順應雨季水位的浮動步道,提供遊客更安全舒適的體驗場域,讓部落不再看天吃飯、吸引青年洄游部落投入文化及生態體驗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為加強通行安全及減低景觀衝擊,以水社柳元素之仿木欄杆施作創作自然的步道風景。

水土保持局規劃「牡丹鄉麻里巴文化生態走廊改善二期工程」,為了將對環境生態文化的干擾程度降到最低,設計階段積極與生態團體合作,透過多孔隙的乾砌石工法、留設生態通道、播撒原生植物種籽以及保留原生茄苳樹等生態友善作為,打造出一條平緩無落差的體驗步道,每塊石板都經過嚴密的鋪排設計,底層鋪設碎石增加透水性,雨後不怕濕滑、清爽好走,即便樂齡族、輪椅族也能安心暢行。

完工後的步道煥然一新,走進「上方綠草堆疊,草下沼澤」的水上草原,沁涼柔軟的奇妙觸感從腳底貫穿全身。此地除了是野薑花的故鄉、全台最大的水社柳族群之外,還是東台灣赤腹鷹與灰面鵟鷹過境的重要路線,專程遠來也值得。而距部落不遠的牡丹國小,是個彩虹般的美麗校園。師生共同彩繪長達彩虹階梯、彩虹椅、LOVE牡丹、LOVE之窗⋯⋯令人驚艷,「全臺最美小學」有多美?來了就知道!

麻里巴濕地保留了全台最大的水社柳族群。(楊智仁攝) 牡丹鄉牡丹國小有「全臺最美小學」之稱。(楊智仁攝)

出處:水土保持季刊 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