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21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85
依照
排序
  • 1.
    題:
    推動農村再生對台灣農村之助益為何?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條例
    發布日期:
    2024-10-25
    容:
    以現有農村社區為核心,目的在突破農村長期窒息性的發展瓶頸,透過「由下而上、計畫導向、社區自治、軟硬兼施」之理念,有秩序地發展,提升農村生活品質,建立在地產業、文化與景觀,打造家園新風貌;除照顧留在農村社區的弱勢農民外,亦讓更多年輕人願意留農、回農。
  • 2.
    題:
    你知我行.里山倡議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4
    容:
    水土保持局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近年將「里山倡議」的理念和做法納入農村再生推動,2017年正式成為IPSI成員,在農村生活品質改善、產業發展及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等的成果備受肯定。
  • 3.
    題: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相關法規彙編【出版年份112年】
    資料來源:
    手冊及圖書
    發布日期:
    2024-10-24
    容:
    第二十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對現有農 村進行全面調查及分析,並對農村生 活品質訂定評定指標。
  • 4.
    題:
    加速農村再生規劃及建設(行政院核定本版)
    資料來源:
    施政計畫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經審核後符合公 共需求、整體環境改善、用地取得容易、使用頻率高、且確 能改善農村生活品質與農村風貌等列為優先辦理項目,並經 -13- 彙整編列年度計畫,報奉核定後據以實施,建設方式採分標 方式辦理。
  • 5.
    題:
    農村基礎生產條件與生活機能改善
    資料來源:
    施政計畫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另依據農村再生條例第24條:(1)第一項中央主管機關應對現有農村進行全 面調查及分析,並對農村生活品質訂定評定指標。
  • 6.
    題:
    農村再生規劃
    資料來源:
    施政計畫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農村再生推動模式之政策研析及實證2,000千元、農村再生建設對農村社區及其周邊土地利用之影 響3,000千元、農村再生工程品質委託抽驗4,550千元、農村生活品質評定指標擬定1,500千元、遠端監 造及品管5,000千元、農村建設成效調查及分析8,000千元、評估農村幸福競爭力之研究2,
  • 7.
    題:
    農村再生第二期(105至108年度)實施計畫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協助農村社區整體產業環境發展及基礎建設,並主動辦理農村基礎生產條件、農村生活機能及窳陋地區之規劃、改善與基礎建設,以提升農村生活品質
  • 8.
    題:
    農村再生第三期(109 至112 年度)實施計畫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著眼資源保育及友善環 境生產的重要性,以新視野活化農村,從改善農業競爭力、改善農村 環境與空間、農村生活品質與農村經濟多樣性,以及就業與多樣性的 地方能力營造等四大軸線廣邀全民參與,至107年計核定22案執行。 (二) 促進社區自主發展,引導社區企業落實回饋 農村再生計畫可協助農村產業活化,提升農村生活品質、營造農村社 區優質生產環境及生活發展契機,運用農村再生各項資源所創造的加 值效益結合衍生的相關財務效益,建立財源收入與受益者回饋方式,
  • 9.
    題:
    106年度「農村社區補助經費運用成效廉政研究」
    資料來源:
    廉政專區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無意見 第二部分水土保持局農村社區補助經費運用相關議題 【第二部分問題僅針對Q1回答1者訪問】 為促進農村永續發展及農村活化再生,改善基礎生產條件,提升農村生活品質,水土保 持局針對農村再生社區之需求,提供各項補助申請。
  • 10.
    題:
    102年度「農村再生政策發展廉政研究」
    資料來源:
    廉政專區
    發布日期:
    2024-10-22
    容:
    係由公部門協助社區團體,進行由下而上的在地居民自主行動,以促進農 村土地活化吸引年輕的農家子弟回鄉,並且改造農村生活空間,以提升農 村生活品質,改善農村的雜亂意象,保存在地的特色文化與景觀,並強調 農村產業、自然生態與生活環境之整體規劃,創造一個符合三生概念(生 產、
1 / 3 頁 , 共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