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49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0秒
-
21.
-
22.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電光社區 無處不美電光社區地處花東山脈下,是個阿美族、客家人、閩南人混居的部落,自古以盛產稻米著稱。
-
23.
- 標題:
- 玉里赤科山-美好蔓延的天使花毯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沿著蜿蜒的道路爬上山腰,從車內探頭俯瞰,雄偉的秀姑巒溪向北奔流,林立的房屋與錯落街道依傍而生,構築出融合客家、閩南、平埔與阿美族族群的玉里村落。
-
24.
- 標題:
- 光復吉利潭-仙境迷人忘憂湖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仙境迷人忘憂湖荒蕪貯木池活化重生 光復吉利潭風華再現今日迷人的湖光山景,過去是在地光復阿美族的祈雨聖地隨著歲月沒落而步入荒蕪的吉利潭見證了日治時期臺灣東部地區林業發展的崛起與興衰經過整治活化,友善生態的親水公園山林中的雙潭秘境得以重現,「人間仙境」的秀麗風景絕非過譽群山環抱、樹影映倒,馬錫山下靜謐的草原與池水,早期曾是阿美族馬太鞍部落的祈雨聖地與戲水秘境。
-
25.
- 標題:
- 光復馬太鞍-守護馬錫山下的珍珠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回溯百年以前,馬太鞍濕地屬於當地阿美族部落的公共生活區域,族人可在此自由捕魚、體驗部落傳統的Palakaw 捕魚方法,或是坐下來欣賞阿美族歌舞表演、享用美味的傳統部落美食。重建家屋 傳承文化記憶家屋(loma') 為阿美族傳統建築及生活文化的特色之一,濕地內原有4 處以家屋為理念設置的茅草屋涼亭,執行團隊擷取阿美族家屋中「母屋間(noinaan)」及「寶庫(loflof )調適身心的功能,完美還原的家屋設計,也向部落後輩宣揚阿美族傳統建築文化之美。
-
26.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4-09-03
- 內容:
- 今年的藝術節再次將池上打造成「天然劇場」,邀請金曲獎最佳華語女歌手田馥甄和最佳台語男歌手許富凱於舞台上獻唱,及臺東長濱國中「海子樂團」,吟唱阿美族古調,傳遞真摯情感。
-
27.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4-06-14
- 內容:
- 隨後由邱金鳳阿嬤講解「吟講牛車寮」,栩栩如生地述說大全村的歷史,之後移動至「拉藍的家」,由馬太鞍部落會議主席蔡義昌風趣地講解阿美族獨有的「巴拉告」捕魚法,評審委員們搭乘電輔車悠遊大全體驗生態之美,活動最後在欣綠農園的「蛙寶館」舉辦座談會,展現大全社區不同族群與年齡層的互助合作,
-
28.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3-09-26
- 內容:
- 主打阿美特色煙燻火烤料理,並體驗阿美族採集、漁獵文化,帶出主理人米祝兒時跟著長輩上山打獵所傳承的知識與生命經驗,「小時候跟長輩上山,獵到獵物很重,就要先煙燻,減少水分可以保存比較久,
-
29.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3-09-14
- 內容:
- 馬太鞍濕地重要節點處更設置有暖設計的無障礙景觀橋,加上親子同樂的浮筒橋、融入阿美族家屋文化的靜心亭,以細膩的美學工法與自然環境共生,讓場域亮麗重生,賦予農村新價值!國人不妨乘上電動巴士到訪馬太鞍休閒農業區,在濕地導覽員的帶領下,一起採摘在地野菜、料理部落風味餐,體驗阿美族傳統巴拉告(Palakaw)捕魚法與石煮法的樂趣,實踐低碳又樂活的綠色旅遊精神!
-
30.
- 資料來源:
- 預決算書及補助資訊
- 發布日期:
- 2023-07-18
- 內容:
- 854 水土保持局花 蓮分局 花蓮縣 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 造協會 花蓮Dipit復興無菸部落- 生態保育 112000 865 水土保持局花 蓮分局 花蓮縣 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 造協會 花蓮Dipit-復興部落-復興 結產業活化活動 112000 882 水土保持局花 蓮分局 花蓮縣 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 造協會 花蓮縣Dipit復興部落綠色 照顧計畫 112/05000 890 水土保持局花 蓮分局 花蓮縣 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 造協會 花蓮Dipit-復興部落食農 體驗區 1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