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26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9
依照
排序
  • 1.
    題:
    澎湖|湖西鄉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沿自行車道行過北極殿,這裡有座復古溫厚的日式木構建築「永振發魚灶」-由荒廢魚乾加工廠重新修復而成。
  • 2.
    題:
    苗栗造橋|平興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6
    容:
    根據調查,苗栗地區現計有超過1,500多口埤塘,造橋更因少有工廠而保有多數,約佔其中五分之一的比例。
  • 3.
    題:
    預鑄塊及護岸牆
    資料來源:
    水土保持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水土保持營造工程與工廠標準化生產方式不同,屬高風險、高危害產業,因而透過設計標準化、構件預鑄化、人員專業化、施工機械化、管理資訊化等「五化」降低風險。考量不同土地利用、河川流量、河床粒料及蜿蜒曲度,研發預鑄塊及護岸牆專利,亦即人員不需於現場攪製混凝土,而以事先在工廠製作規格化、模矩化的預鑄塊堆疊,配合全乾式及機械化施工,可降低露天開挖及臨水作業高風險作業時間42%,提升職業安全衛生;護岸牆背面為多孔隙設計,
  • 4.
    題:
    安居樂業綠溪岸,美農好食萬釋迦友善治理共學營110 年度生態檢核及民眾參與教育訓練-公私協力在地平台經營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並結合美農社區產業,了解友善治理工程的重要性,活動預計邀請水保、生態專家提供專業意見,並邀請各治理機關承辦、設計、監造、施工廠商、關心台東流域環境相關NGO、各地方公所和關心流域治理民眾等參與。
  • 5.
    題:
    110年度生態檢核作業流程及相關資訊系統操作(含指標性環境友善措施生態調查評析案例)教育訓練(第2場)第2場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落實行政院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政策之要求,本局於108年起陸續修訂生態檢核相關制度及契約文件等,作為工程執行機關、設計監造單位與施工廠商辦理生態檢核之依據,109年度擴大辦理民眾參與及修正第1級生態檢核區範圍,110年推動生態檢核作業流程資訊化及資訊公開等工作。
  • 6.
    題:
    111年度生態檢核作業流程與相關資訊系統操作教育訓練1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落實行政院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政策之要求,本局於108年起陸續修訂生態檢核相關制度及契約文件等,作為工程執行機關、設計監造單位與施工廠商辦理生態檢核之依據,109年度擴大辦理民眾參與及修正第1級生態檢核區範圍,110年推動生態檢核作業流程資訊化及資訊公開等工作。
  • 7.
    題:
    112年度全國職場安全健康週活動暨提升工程實務講習 (物價指數調整之程序與實務)112年度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請考量組織規模及性質,視需要規劃辦理年度安全健康週系列活動;另為加強本分局工程承辦同仁,以及本年度(112年)承攬本分局工程顧問公司及施工廠商之專業能力,藉由講師經驗分享物價指數調整之程序與實務辦理以提升落實工程品質內涵等之相關課程。
  • 8.
    題:
    112年地方創生計畫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台北場次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本年度承攬地方創生相關工程案件之設計、監造及施工廠商。(至少1名) 課程時數: 聯絡方式:陳振槐:0981-330912 課程詳情
  • 9.
    題:
    112年地方創生計畫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高雄場次
    資料來源:
    教育資源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本年度承攬地方創生相關工程案件之設計、監造及施工廠商。(至少1名) 課程時數: 聯絡方式:陳振槐:0981-330912 課程詳情
  • 10.
    題:
    新竹峨眉|無負擔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在居民團結齊心的耕耘下,無負擔社區整合產銷班、有機農場、苦茶油工廠及食宿場域,承襲客家族群傳統勤慎誠樸的精神,持續推動農村再生、生態保育、友善農業等永續理念。
1 / 3 頁 , 共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