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19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4
依照
排序
  • 1.
    題:
    屏東牡丹|旭海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曾是荷蘭人東探尋金的蹊徑,清朝官兵開山撫番路線,更是當地斯卡羅族、馬卡道族與阿美族人打獵、遷徙、姻親、征戰、交易等活動的必經之途。旭海舊名「macaran」,是屏東縣唯一靠海的部落,最早由斯卡羅族人開墾定居,後來恆春阿美族、排灣族、平埔族及閩南、客家跟著移入,逐漸形成一處多元族群融合的聚落。
  • 2.
    題:
    花蓮玉里|春日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2-27
    容:
    現今的織羅部落有傳遞食農及友善耕作理念的「稻田腳印餐桌」,有介紹阿美族傳統狩獵文化與工藝精神的「祖靈的足跡」園區,更增添結合生態觀察、環境教育及低碳旅遊等永續理念的「鱸鰻潭」,如同群星連為星座,
  • 3.
    題:
    臺東縣臺東市富岡社區(優等)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5-01-10
    容:
    近年來,一群返鄉青年為漁村注入了新活力,利用社區優勢條件,創造許多特色手作,包括廢棄物再利用及阿美族構樹皮DIY活動,深受青睞。
  • 4.
    題:
    花蓮秋季農遊提案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1-14
    容:
    從前周邊長滿樹豆,用來拌米煮飯,香Q好吃,阿美族語稱這種傳統主食「vataan」,這也是「馬太鞍」地名的由來。
  • 5.
    題:
    魚兒的育嬰房—>巴拉告Palakaw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1-14
    容:
    為花蓮縱谷面積最大的內陸濕地,生態豐饒,是世居當地的阿美族傳統的活動區域。沼澤、伏流缺少氧氣,水體的流速與深度,都不是魚蝦長久棲息的環境,但阿美族先人並不強行捕撈,而是想出一種「先養後抓」的陷阱捕魚法「巴拉告」(Palakaw),阿美族語指的是「讓魚蝦棲息的池塘」或「幫魚做社區」的意思。
  • 6.
    題:
    百年編織匠人魂—Lala Ban 新社香蕉絲工坊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1-14
    容:
    其中,阿美、排灣、魯凱族常用月桃葉、樹皮織布,泰雅、布農族以苧麻為主,噶瑪蘭族則是目前臺灣原住民族群中,唯一仍使用香蕉絲編織的民族,
  • 7.
    題:
    花蓮玉里|春日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米86 一詞源自於阿美族語中的「Mipaliw(互助換工)」,象徵過去傳統農耕社會,家戶農忙相互幫忙插秧、收割的共工共好精神。可就近觀察山林裡豐富的鳥類與昆蟲生態,或在族人帶領下共同製作狩獵陷阱、編織阿美族傳統定情信物情人袋(alofo);黃昏後眾人圍繞成圈、席地而坐,品嚐在地食材料理而成的菜餚,在阿美族的傳統信仰中,相信天地萬物都具有靈性,祖靈保護族人、庇佑豐收,山川、草木、空氣、土地是人類的父母,鳥、獸、
  • 8.
    題:
    臺東縣東河鄉 尚德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為了農業生產的需求, 社區採取生態工法修建阿美族人的百年水圳,改善田間灌溉系統,為香草和水稻田供應清潔的灌溉用水,而砌石工法所形成的孔隙更提供河蜆、平頜鱲(溪哥)多樣的棲地,
  • 9.
    題:
    臺東縣關山鎮 電光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社區亦藉由蒐集傳統的阿美族採集文化,應用於農產品之加工製作,增添產品之特殊風味。
  • 10.
    題:
    臺東縣東河鄉 尚德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社區也實踐著利益共享 的概念,善用銀髮族與婦女之工作能力,推動老人社區關懷照顧,並採 取生態工法修建阿美族人的百年水圳,改善田間灌溉系統,為香草和水 稻田供應清潔的灌溉用水,而砌石工法所形成的孔隙更提供河蜆、平頜 鱲(溪哥)多樣的棲地,
1 / 2 頁 , 共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