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紀
年份 |
事件內容 |
分類 |
附件 |
1959 |
民國48年八七水災後,成立「臺灣省山地農牧資源開發計畫委員會」 |
歷史與組織沿革 |
|
1958 |
民國47年農林廳於南投縣草屯鎮成立水土保持訓練機關,辦理水土保持專業人員研習班,及農民與教師水土保持推廣教育等 |
歷史與組織沿革 |
|
1958 |
民國47年完成全省農林邊際土地利用調查 |
其它 |
|
1955 |
民國44年成立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水利局阿公店水庫水土保持工作站 |
歷史與組織沿革 |
|
1954 |
民國43年8月13日藍敦艾克任農復會水土保持美籍顧問,51年4月11日退休離臺返美 |
農復會時期 |
|
1954 |
民國43年農復會推動森林與多角之土地利用、利用本地植物防治土壤沖蝕和改良集水區之管理方法等水土保持計畫 |
農復會時期 |
|
1954 |
民國43年省農試所進行「農林邊際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調查」,為期6年 |
其它 |
|
1954 |
民國43年各縣市政府及主要水庫管理單位,先後成立水土保持工作站(處),至民國49年共成立21站,從事已墾山坡地水土保持宣導與示範推廣 |
歷史與組織沿革 |
|
1954 |
民國43年農林廳成立「土地利用小組」,主管全省山地農業及水土保持工作 |
歷史與組織沿革 |
|
1954 |
民國43年成立「臺灣區水土保持技術委員會」,為技術性組織 |
歷史與組織沿革 |
|
1953 |
民國42年臺灣省政府頒布「臺灣省森林與水利業務聯繫辦法」,內容以河川集水區水土保持工作之推動為主,是本省制定水土保持法規之肇始 |
農復會時期 |
|
1953 |
民國42年在霧社成立第一個以集水區為對象之工作站 |
農復會時期 |
|
1953 |
民國42年第一屆水土保持人員實地業務講習班在省立農學院(中興大學前身)舉辦,為期5週 |
農復會時期 |
|
1953 |
民國42年於臺中縣沙鹿鎮西勢寮成立第一個水土保持示範區 |
農復會時期 |
|
1953 |
民國42年成立「水土保持聯合技術小組」 |
農復會時期 |
|
1952 |
民國41年農復會開始訓練培育水土保持技術幹部,和進行農地水土保持示範 |
農復會時期 |
|
1952 |
民國41年周恆教授與盛澄淵教授合提「建議政府勵行水土保持,以資防災增產案」 |
農復會時期 |
|
1952 |
民國41年夏之驊、盛澄淵和周恆提議辦理水土保持示範工作及訓練技術人員計畫 |
農復會時期 |
|
1951 |
民國40年農復會開始水土保持實驗及試驗性計畫,推廣個別農地水土保持 |
農復會時期 |
|
1951 |
民國40年農復會開始用於水土保持為目的之葛藤繁殖示範計畫 |
農復會時期 |
|
資料總筆數:902 筆 目前所在頁次:第 45 / 4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