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10年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土木工程類優等(臺中分局)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110年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土木工程類優等(臺中分局)

火車小鎮生活風景帖

三義鄉勝興鐵道沿線環境改善工程

臺鐵舊山線是臺鐵路線中極具自然風情特色的一段。(攝影_楊智仁)

臺鐵舊山線從苗栗三義蜿蜒至臺中后里,一路穿山越嶺,共經過2座車站、2座花樑結構鐵橋與8處隧道,都是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珍貴人文工藝。沿線由於地處南北氣候的分隔帶與寒暖氣流交會處,在溫差大的春、秋兩季,以勝興車站為界,以北常常濃霧罩頂,以南卻是萬里無雲、陽光普照,是臺鐵路線中極具自然風情特色的一段,被列入臺灣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而三義在2016年獲國際慢城認證後,更多遊客慕名蜂擁而至,川流不息的行人和小客車常在狹窄的苗49鄉道發生互不相讓的情況,事故頻傳。

融入環境 自然復舊

為了改善人車爭道問題,提升民眾行車安全,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延伸鐵道及慢城主軸,透過《農村再生區域亮點計畫》,重整鐵道旁雜亂毀損的舊古道動線,改善水土保持問題,優化闢建為「舊山線勝興鐵道覓境」步道,做為往來勝興車站的安全替代路徑,從此民眾可以自在漫步悠遊百年鐵道、體驗農村之美,再也不必擔心與車爭道壞了遊興。

勝興鐵道覓境拿下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土木工程類殊榮
搭乘Railbike軌道自行車自在遊賞就山線沿線風景。(攝影_楊智仁)

步道全長565公尺,部分沿鐵道鋪設,部分穿梭在山林間,融合淺山環境兼顧友善生態,工程以「自然為主,設施為輔」的設計及施工手法,設置多處砌石護坡、護岸、石板生態步道等環境友善設施,並種植原生種植物,營造多孔隙生態棲息空間,提供山林動物暫避、躲藏、穿越的安全空間,且將護岸塊石重新擺砌,降低高度,不阻礙生物縱橫向通道,並運用3D影像模擬及BIM技術協助鋼構棧道工程作業,施工快速,大幅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干擾。

雖是新作工程,但嚴謹遵循文化資產審議規範,在維持舊山線鐵道文化、不減損鐵道環境氛圍的前提下,步道入口意象導入枕木和鏽蝕鋼板設置解說牆,運用廢枕木、杉木做為阻隔及緩衝護欄,步道鋪設採用清碎石、玄武岩石板,自然融入既有環境。步道乾砌石牆斜率精準、平整穩固;小徑石板鋪排平整、手打塊石階梯穩固好行走,都是對使用者安全友善的具體作為。

勝興老街充滿古樸風情。(攝影_楊智仁)JPG

步道完工後,正面效益陸續展現。前往舊山線勝興車站的民眾不再與車爭道,未再發生事故;沿線排水順暢,安然通過110年8月盧碧颱風長延時強降雨的考驗。保育類的食蟹獴、麝香貓、穿山甲、藍腹鷴現蹤,其他還包括臺灣山鷓鴣、臺灣竹雞、黑冠麻鷺、臺灣山羌、白鼻心、臺灣鼬獾等,令人振奮。

這是一條景致優美並可兼顧生態友善的親鐵步道。雖然舊山線已廢除,無法再見昔日「火車快飛」的盛況,但少了汽笛聲的淺山更顯幽靜。舊山線有多美,來覓境步道走走就知道!

舊山線被列入臺灣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吸引遊客川流不息JPG

工程+旅程

勝興車站曾是臺灣西部縱貫鐵路的最高點,整棟為傳統木造建築,屋簷、樑柱、屋頂均為趨吉避邪而特殊設計的鋸齒、八卦和尖茅造型,為古樸車站增添不少神秘氣息。近年透過Railbike軌道自行車,從勝興車站出發,以動態文化保存的方式,讓遊客以低碳、環保、健康的方式,沿著鐵道欣賞百年歷史的站長宿舍、龍騰斷橋、鯉魚潭6號隧道等景點。勝興車站外的勝興老街石板鋪成的街道兩側店舖林立,春夏之際,客家飯菜香與春夏盛放的油桐花海一起迎賓,等你來造訪!

出處:水土保持季刊 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