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10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121秒
-
1.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4-10-24
- 內容:
- 第一百零二條 (防砂壩之壩體作用力) 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水 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上揚力 及地震力等。 第一百十九條 (擋土牆之作用力) 擋土牆之作用力應包括:自重、加 載荷重、土壓力、水壓力、地震力及基 礎承載力等。
-
2.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3-05-05
- 內容:
- 蓋此三地質因 子決定該土地單 元之基礎承載力、 邊坡運動型態、和 地形現狀改變之 難易度等。
-
3.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3-02-24
- 內容:
- 蓋此三地質因 子決定該土地單 元之基礎承載力、 邊坡運動型態、和 地形現狀改變之 難易度等。
-
4.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 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上 揚力及地震力等。 加載荷重、土壓力、水壓力、地震力 及基礎承載力等。 第一百二十條 (擋土牆安定條件) 擋土牆設計應依下列規定:蓋此三地 質因子決定該土地單元 之基礎承載力、邊坡運動 型態、和地形現狀改變之 難易度等。 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上揚力及地震力等。擋土牆之作用力應包括:自重、加載荷重、土壓力、水壓力、地震力及基礎承載力等。
-
5.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 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上 揚力及地震力等。 加載荷重、土壓力、水壓力、地震力 及基礎承載力等。 第一百二十條 (擋土牆安定條件) 擋土牆設計應依下列規定:蓋此三地 質因子決定該土地單元 之基礎承載力、邊坡運動 型態、和地形現狀改變之 難易度等。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 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上 揚力及地震力等。自重、 加載荷重、土壓力、水壓力、地震力 及基礎承載力等。 第一百二十條 (擋土牆安定條件) 擋土牆設計應依下列規定:
-
6.
- 標題:
- 水土保持手冊【出版年份94年】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對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上揚 力、地震力、膨脹收縮力、工-2-7 土壓力作用示意圖(二) (4)基礎承載力 壩體作用於基礎之力量應小於基礎容許之承載力。構築高壩時基礎承載 力應由調查試驗分析決定之。表工-2-2之容許承載可供參考。於最大洪水及地震分別發生下之安全性,應大於 基礎承載力。 水土保持手冊 2.壩體作用力 對梳子壩及開口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 力、上揚力、地震力、膨脹收縮力、土石流衝擊力等。
-
7.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 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上 揚力及地震力等。擋土牆之作用力) 擋土牆之作用力應包括:自重、 加載荷重、土壓力、水壓力、地震力 及基礎承載力等。蓋此三地 質因子決定該土地單元 之基礎承載力、邊坡運動 型態、和地形現狀改變之 難易度等。
-
8.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壩址選定、基礎深度之埋設、壩體基礎承載力、壩底摩擦係數與浮力係數等之 選定。並將壩體受到之各種外力作用進行防傾 倒、防滑動及基礎承載力安定檢討,須在足夠的壩體應力及基礎承載力下維持 安定。因此,對於直線重力式防砂壩之設計,符合下列規定: (1)傾倒安全檢討:�′ 資料來源: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2017) (4)基礎承載力: 壩基承載力應大於壩趾之應力。5 基礎承載力 (𝑡 𝑚 2⁄) 𝐵𝑃 表3-13 40~50 臨界水深(m) ℎ𝑐 𝑄𝑑 2 𝑔 = (
-
9.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 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上 揚力及地震力等。擋土牆之作用力) 擋土牆之作用力應包括:自重、 加載荷重、土壓力、水壓力、地震力 及基礎承載力等。蓋此三地 質因子決定該土地單元 之基礎承載力、邊坡運動 型態、和地形現狀改變之 難易度等。
-
10.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防砂壩之作用力包括壩體自重、 水壓力、土砂壓力、基礎承載力、 上揚力及地震力等。擋土牆之作用力) 擋土牆之作用力應包括:自重、 加載荷重、土壓力、水壓力、地震 力及基礎承載力等。蓋此三地質 因子決定該土地單元之基 礎承載力、邊坡運動型態、 和地形現狀改變之難易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