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402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165秒
-
361.
- 標題:
- 水土保持季刊 第36期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2-08-05
- 內容:
-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臺灣1911年至2020年間氣溫上升幅度約攝氏1.1°C略高,在暖化趨勢下,臺灣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可能加劇。
-
362.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8-05
- 內容:
- 陳主任委員吉仲表示,農委會於去(110)年9月1日正式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加強政策落實與對外溝通,並以「2040年農業淨零排放」為目標,希望在204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0%,
-
363.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8-04
- 內容:
- 在全球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愈來愈顯著,複合型災害頻繁發生,加強提升土石流防救災之觀念,如何提升韌性,期透過水土保持教育推廣,到全民環境教育推動,讓大家提高警覺並落實於行動,是當前因應極端氣候與環境變遷之首要工作。 當日活動時間自下午1時30分至5時為止,有水保跑跳碰、搖滾唱跳趣以、親子小搖滾、氣球魔幻秀以及 Let’
-
364.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8-03
- 內容:
- 根據IPCC發布的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6, AR6),人類活動造成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氣候變遷的程度前所未見,包含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地表溫度上升、海平面上升、熱浪、強降雨等,國內開始重視大規模崩塌災害,水土保持局於民國106年提出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其中第二期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110-115年) 水保局副局長王晉倫表示,隨著氣候變遷情勢加劇,國內近年來發生了多起複合型土砂災害,在去年水保局也經歷了光華、秀巒崩塌應變與處置,
-
365.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6-29
- 內容:
- 水保局臺南分局歷經九二一地震、莫拉克風災洗禮,迫切體認水保防災的根基要由環境教育做起,結合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法來涵養山坡地環境,主動防範氣候變遷下的極端天氣災害,期達成保育水土資源、減免災害、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及增進國民福祉之目標,水保局臺南分局也積極協助眾多農村社區,
-
366.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6-15
- 內容:
- 為調適氣候變遷衝擊、恢復河川生命力、增進生態系統服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跨域合作,
-
367.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5-03
- 內容:
- 接著將於10月18日至12月18日移展至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透過八大展區體驗,展現水保局多年來寓教於樂的教具教材成果,讓民眾體驗氣候變遷下保水護土及防災觀念提升的重要性。
-
368.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5-03
- 內容:
- 全球氣候變遷持續加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近年來努力翻轉生硬難懂的水保知識為淺顯易懂的教具教材,創立「本展以水保艦隊成軍出擊的概念結合當前最火熱的元宇宙概念,虛實整合水保相關教材與教具,內容包含氣候變遷「闇黑大帝MR沈浸式體驗」、生活化的水保「龜兔不賽跑AR擴增實境」、大崩模崩塌防災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暖化問題,颱風、豪雨、地震、火災肆虐全球,臺灣同樣面臨嚴峻挑戰,每年五月到十一月底是梅雨颱風豪雨季也是臺灣的汛期,
-
369.
- 標題:
- 辦理流域治理與生態檢核論壇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4-07
- 內容:
- 、「國土綠網、里山倡議與生態檢核」、「河溪網對治理工程的期許及前瞻」、「自然解方與氣候變遷調適」、「河溪預鑄工法的生態效益評估」及「公私協力 恢復鱉溪河川生命力」,期透過跨領域知識經驗分享,流域治理能朝向與自然環境保育共好的方向邁進。
-
370.
- 標題:
- 山坡地農地水土保持設施補助宣導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3-31
- 內容:
- 近年受環境氣候變遷影響,臺灣降雨有旱澇加劇的趨勢,109年遭逢56年來首次夏季無颱風登陸的窘境、110年上半年更是全臺水庫拉警報,水情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