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324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90秒
-
221.
- 標題:
- 農村再創生.共創城鄉多元發展火花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3-02-18
- 內容:
- 原本只為了替偏鄉的學童推動食農教育,結果就一頭栽進這塊土地,將漁業的知識轉換成有趣的導覽,還設計道具及教具來加強學童的學習,更攜手藝術家與廚師將閒置豬舍改善為體驗場域,並開發池畔餐桌等特色體驗,也通過水土保持局舉辦的優質農村體驗評鑑,大大的提升了偏鄉產業的經濟價值,
-
222.
- 標題:
- 水土保持季刊第39期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2-12-23
- 內容:
- 本期專題「縱谷大地藝術季」介紹花東人如何在經濟與維護自然之間尋求平衡,找出適合縱谷的發展型態,透過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與農村日常連結,吸引遊客以新眼光看見縱谷之美,打造農村的永續與自然共生的核心理念,共創未來契機。
-
223.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2-23
- 內容:
- 蘭陽溪北地區農情山海戀區 域亮點計畫 地景藝術農村 綠色環保農村 深度體驗農村 宜蘭頭城鎮、農山海塘區域亮點計畫 深度體驗農村 食農教育農村 地景藝術農村 桃園市新屋區、觀音區、大園區、大阿里山區深度體驗產業跨 域及區域亮點計畫 地景藝術農村、深度體驗農村 食農教育農村、茶產業 咖啡產業 嘉義縣梅山鄉、大農村體驗學堂區域亮點計 畫 食農教育農村、地景藝術農村 綠色環保農村、深度體驗農村 高雄市茄萣區、南山海戀區域亮點計畫 生態實踐農村 深度體驗農村 地景藝術農村 屏東縣東港鎮、南州鄉、新埤鄉、
-
224.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2-21
- 內容:
- 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與成龍社區發展協會、觀樹教育基金會及加拿大籍藝術家Justin Tyler Tate等單位跨域合作,於濕地南端打造一處可賞景品茶點的「成龍之丘」觀景平台,實踐生態與藝術共鳴的里海永續環境發展,獲得今年度公共工程金質獎土木類優等肯定。很高興在農村再生政策的協助下,邀請社區青年與駐村藝術家共同創作Cage籠、Avialae鳥翼兩件呼應在地故事地景的作品。觀景平台也納入居民討論協作,攜手創作解說牆、蚵殼圍籬等特色裝置藝術,不僅改善過去社區導覽場域與旅遊動線的不足之處,
-
225.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2-12
- 內容:
- 鹿野不只有熱氣球,大地畫布與裝置藝術更吸睛!融合生態、觀光與農業共存的「犄角公園」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與鹿野鄉公所聯景觀和可食植物等大地畫布地景;搭配縱谷大地藝術季的「穹頂上有花」,以及利用七千多片彩色陶板螺旋拼貼的工藝、紅烏龍茶、鳳梨及紅甘蔗)發展時間軸的「犄角」裝置藝術,讓此地成為旅客來到鹿野必訪必拍的新打卡點,不僅延長了遊客停留時間,犄角裝置藝術榮獲2022美國謬思設計大獎金獎肯定。運用生態友善工法改善排水與滯洪系統,打造韌性地景,也建構出水生動植物的新棲地。
-
226.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12-02
- 內容:
- 12月2日李局長訪視苗栗卓蘭壢西坪社區的農村藝術聚落打造,社區藉由國內外及在地藝術家、業者、青年及居民參與,共同推動農村體感藝術風主題,已為壢西坪社區帶來不同的農村地景新風貌,並帶動農村聚落產業的經濟成長卓著。
-
227.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11-30
- 內容:
- 由柯燦堂分局長、格外農品劉子昂負責人、臺灣藝術大學韓豐年教授、實踐大學葉蕙菱教授、誠品生活有限公司詹佳玲經理、飯店業者.
-
228.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1-25
- 內容:
- 地景藝術農村:如結合農村技藝融入鄉村地景,農村景觀 營造等。 3. 地景藝術農村:如結合農村技藝融入鄉村地景,農村景觀營造等。 友善人文農村:如營造對人文友善,高齡友善,環境友善的農村等。 地景藝術農村:如結合農村技藝融入鄉村地景,農村景觀營造等。 友善人文農村:如營造對人文友善,高齡友善,環境友善的農村等。
-
229.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11-12
- 內容:
- 本分局持續行銷花蓮大地里里藝術展品,11月12日於玉里鎮民廣場舉辦第四屆農青禾-大地里里 解憂市集,結合花蓮特色文化音樂,透過熱情洋溢的四季歌曲展現藝術生命力;並搭配20家在地特色好店舉辦良田市集,媒合10處縱谷百選店家,展現農村市集的純樸熱情,約帶動600人次的觀光人潮。
-
230.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1-09
- 內容:
- 水保局臺南分局表示,本次策展與臺南市美術館合作,期待連結臺南舊城街區及孔廟文化園區之觀光人潮,將此地匯集的藝術、文化、教育、青年、市集、景點、旅宿等行動,透過藝文場域,凝聚文化認同,普及農村美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