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268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100秒
-
61.
- 標題:
- 南投縣仁愛鄉 南豐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社區活用在地傳統知識,發展生態創意產業,持續營造生態環境、建構綠色產業觀念及推廣環境教育的發展目標,並結合各種專長的公私部門夥伴,持續改善部落環境、生產技術與產能,再積極串聯其他部落共同行銷、拓展市場及通路。
-
62.
- 標題:
- 新竹縣北埔鄉 南埔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南埔社區現以大北埔的概念串聯 9 個村落的水資源與保護區,透過農會結合北埔更多的農民,吸引周邊 夥伴社區共同關懷環境,設計環境教育的教案,鼓勵參與式的培訓,並 利用淺山資源,開發深度生態導覽、鑽木取火等友善環境的遊程,同時也可避免社區出現太多硬體設施。
-
63.
- 標題:
- 澎湖縣湖西鄉 南寮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澎湖縣湖西鄉 南寮社區環境教育打響名號 文化保存不遺餘力社區內的一號古井據聞是由保生大帝指示開鑿,社區擁有豐富的井水資源,近年來也配合政府環境教育政策,將在地傳統文化與農漁業生產方式,轉化發展體驗遊程與環境教育課程,透過保留社區獨有的硓咕石厝、菜宅等農業聚落文化,發展有機農事體驗、漁灶炊煮、堆咾咕石等遊程與課程,社區也成為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吸引不少遊客體驗澎湖特殊的生產環境。
-
64.
- 標題:
- 臺南市後壁區無米樂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另外以既有深厚農村文化背景與營造基礎,讓到訪的遊客實際體驗米的文化,包括如各類米食、稻草藝術創作比賽、後廍二十四節氣諺語步道等,並結合農事與環境教育,將在地重視環境倫理的米文化發光發熱,總計106年達60場次3,438人參與。
-
65.
- 標題:
- 南投縣埔里鎮珠仔山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從在地文化藝術開始,帶動人文傳承與族群融合,並以環境教育為基礎,發展六級產業,如今珠仔山風華再起,朝永續發展邁進。
-
66.
- 標題:
- 桃園市大溪區內柵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它還將與附近的有機或友善農家合作,舉辦農事體驗、相關營隊或工作坊,規劃了愛玉種植區和水生植物景觀池,並開展有機農業推廣、生態、食農和環境教育。
-
67.
- 標題:
-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使得區內華南國小14年前險遭裁併廢校命運,校長陳清圳和一群教育工作者從學校出發走進社區,致力環境教育,發展咖啡產業,緊密連結人與土地的情感,開發合作食農教育導覽的商業模式,才扭轉劣勢、起死回生,並獲全國「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的殊榮。社區鏈結學校,引動產業面、活化社區,以食農教育為利基,融合共學與共好,不論對於小學或社區,都發生了蛻變,締造了臺灣教育史上難能可貴的共榮事蹟。
-
68.
- 標題:
-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改善不但是學童通學通道,同時培育優質返鄉青年,透過友善的生態場域及環境教育,讓遊客能體會到眉溪部落的原住民文化與生態魅力。
-
69.
- 標題:
- 桃園市龍潭鄉三和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從環境教育切入,舉辦「畫我家鄉」活動,在274片的陶版畫上集合了600多名村民的創作,並鑲嵌在集會所外牆上,營造出團結共識。帶領居民以天然材料搭建「瓜閒寮」,成為居民休閒互動的場所,地坪以現地的紅土攪拌石灰並夯實而成;並掛上採用三和村巨竹的「三洽水環境教育中心」招牌。
-
70.
- 標題:
- 臺南市後壁區無米樂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辦理環保小學堂進而推動無米樂社區環境教育場地認證。5.獲99年農委會創新農村社區人文發展競賽績優獎、99年第19屆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