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639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161秒
-
301.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4-09-21
- 內容:
- 本署為推動農業部淨零永續行動策略,並落實農業部門2040淨零排放目標,已於112年訂定減碳指引及韌性坡地措施,李署長感謝基金會選擇921大地震25周年紀念日當天在九份二山辦理捐款儀式及植樹活動,
-
302.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4-09-13
- 內容:
- 分署未來將持續追蹤溪床廊道恢復及構造物安全,以溪流棲地恢復、自然河相為改善目標,明年將以東河鄉獨流入海溪流推動小平台會議,並邀集橫向機關共同商討可行策略,擇可優先規劃之溪流進行。
-
303.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09-11
- 內容:
- 農村社區及評審委員們長時間的用心投入,透過此次競賽不僅使農村社區凝聚向心力與共同目標,也使更多民眾可以看見農村社區的努力與美好,引動青年返鄉投入農村等目標,促進農村多元永續發展,展現臺灣農村的多樣及無限可能,打造共好未來。
-
304.
- 資料來源:
- 預決算書及補助資訊
- 發布日期:
- 2024-09-09
- 內容:
- 署花蓮分署32 2 3 2 1 40 二、施政目標與重點 本署遵循農業部施政主軸,恢復農村居民在地居 住尊嚴,以達建設富麗新農村之目標。 本署依據行政院114年度施政方針,配合中程施政計畫及核定預算額度,變化及本署未來發展需要,編定114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與 重點如下: (一)年度施政目標 1、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保育國土建立農業永續環境 (1)有效減輕災害,同時 推動低碳增匯措施,以期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2、提升複合型災害應變能力,強化社區自主防災之災害防護網 (
-
305.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4-09-06
- 內容:
- 透過地方政府與在地農企業的協助,為國產藍莓大聯盟開拓更多資源,朝MLB市占率5%,種植面積25公頃,連結至少30位青農與10處農村社區之目標,奠定更深厚的基礎,並加速拓展國產藍莓產業。
-
306.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4-09-06
- 內容:
- 壹、計畫目標為妥善照顧農村高齡者,促進健康老化,鼓勵導入青壯年人力,綠飲食 □ 綠療育 □ 綠陪伴 發展目標與願景: ( 包含未來發展方向與辦理計畫之目標與發展願景 ) 說明:引導社區發展農村社區綠色照顧之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及綠陪伴為主軸,推動農村社區綠色照顧自主永續發展,休閒體驗等活動規劃,達到高齡者健康促進的目標。 課程補助(含課程材料費與講師鐘點費),應有固定班員至少 15 人以上,千元) 工作內容 單位 全程目標 年度 目標 補助 經費 配合 款 總 經費 綠場域環境改善
-
307.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09-02
- 內容:
- 集結40多組由農業部所輔導的農林漁牧優質精品與在地特色農村好物,皆符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讓消費者可以在今年中秋,享受高品質國產農產品之外,還能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在地優質農產。農村水保署亦特別設置了專責服務窗口,並可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客製化套裝選擇,簡化採購程序,降低門檻,協助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目標。
-
308.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08-30
- 內容:
- 21%,超越年度設定目標5%,減碳成果顯著。本次碳盤查共涵蓋農村水保署2023年執行的1,制定減碳策略以達減碳目標 農村水保署李鎮洋署長說明,針對工程全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依照「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檢核注意事項」76%,更展現出跨部門合作在減碳目標上的成效。未來策略與方向 為了進一步提升減碳成效,農村水保署將在2024年提前將碳排控管納入預算核定階段,強化數據管理和行為改變,以期在未來繼續朝著2040年減碳50%的目標前進,實現農業部門2040年淨零排放的願景。
-
309.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08-27
- 內容:
- 形塑對農村環境、社會及經濟之正向影響,成為與地方共好的農村好店,引動消費者對臺灣農村的認同,達到農產品地產地消及共同支持農村發展之目標,推動至今已輔導70家農村業者透過本計畫來改善原有商店的樣貌。
-
310.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4-08-27
- 內容:
- 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 徵件須知 一、 計畫目標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以下簡稱本署)以達青年返回農村並留下來服務農村之目 標,特訂定本獎勵計畫。 二、 申請組別 (一)青年行動組:向設定議題共同創造新運作模式,由壯銀世代與青年共同完成計畫 目標或達成專業知識、技術、經驗的傳承轉譯或提升青年能力與執行力等,其他未列於上方之課題方向,並符合本計畫目標及推動重點 五、 獎勵原則 經評審通過獎勵者, 聯盟成員過去合作與議題操作實績、針對本計畫目標 對焦程度、聯盟成員就議題之專業程度、議題操作職 掌與分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