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89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1秒
-
1.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5-05-07
- 內容:
- 隨著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的進展,利用無人機重複拍攝地表區域,以觀察地表變化,已成為一種有效的監測手段。
-
2.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5-05-05
- 內容:
- 主辦單位/執行單位:本署/農村規劃組/農村發展科/社團法人臺灣環境綠化協會課程目的:透過2梯次教育講習,就目前農村空間發展、規劃手段與操作方向予以說明,並以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農村社區個別宅院整建等模擬案例予以分享交流。
-
3.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5-04-30
- 內容:
- 主辦單位/執行單位:本署/農村規劃組/農村發展科/社團法人臺灣環境綠化協會課程目的:透過2梯次教育講習,就目前農村空間發展、規劃手段與操作方向予以說明,並以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農村社區個別宅院整建等模擬案例予以分享交流。
-
4.
- 標題:
- 委託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採購範本
- 資料來源:
- 一般文件下載
- 發布日期:
- 2025-03-11
- 內容:
- 補償:為補償工程造成之重要生態損失,以人為方式重建相似或等同之生態環境,如:於施工後以人工營造手段,加速植生及自然棲地復育。
-
5.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5-02-27
- 內容:
- 原核定機關於通知申請 人限期改善及廢止許可 時,應一併通知能源主管機 關限期改善及廢止同意備 案或設備登記,藉由較強而 有效之管制手段,導正業者 相關作為,亦確保農業綠能 推動原則。
-
6.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11-20
- 內容:
- 儘管如此,硬性的工程手段並不是保水蓄土的護身符,軟性的水土保持與土石流防災教育推廣,喚醒國人重視水土保持,善待我們的大地之母,進一步懂得自主防災、
-
7.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4-10-24
- 內容:
- 前項之清淤指以工程手段將 淤積土石清離溪床;疏通指暢通 堵塞之水路,以恢復通洪能力之 維護。
-
8.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赤牛嶺遊憩區滯洪農塘改善工程」;110年度畜試所恆春分所滯洪農塘改善工程,隨著生態思維的影響,從傳統的治理工程,逐漸朝在透過工程手段可減輕災害的同時,兼顧復育環境並營造和優化生物多樣性之自然生態。
-
9.
- 資料來源:
- 水土保持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民國79年發生嚴重地滑災害後,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即著手執行「梨山地區地層滑動區整治計畫」,其中G1排水廊道是整治計畫最後手段也是最艱鉅的工程,能有效迅速集排高強度及長延時降雨的入滲雨水,每年排水量約100多萬立方公尺,透過排水廊道將地下水直接排 放至德基水庫,
-
10.
- 標題:
- 113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 資料來源:
- 施政目標
- 發布日期:
- 2024-10-22
- 內容:
- (一) 年度施政目標1、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保育國土建立永續環境(1)有效減輕災害,穩定農業生產基盤:透過相關治山防災手段進行崩塌地處理、溪流整治等,可降低災害規模、防止砂石下移,並善用各種軟硬體雙防線措施,確保聚落安全,保全維生管線及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