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 更新日期:
- 瀏覽人次:333
113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本署遵循農業部施政主軸,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及不安定土砂防減災等計畫,建構社區安全之山坡地防災體系,強化水土保持、防災及農村發展教育推廣,落實山坡地監督管理,維護山坡地健康安全環境,使人民免於山坡地土石流災害及大規模崩塌災害之威脅與恐懼;辦理農路設施改善,維護農民用路安全及農產運輸功能,以有效保持農路暢通及降低損壞風險。
此外,積極推動新農業政策,厚植多元能量,營造安居樂業農村,促進人文友善社會,突破單一社區發展限制與格局,採跨縣市、鄉鎮、村里或社區等軸帶或區域為範圍,進行主題性亮點營造,透過農村再生跨域合作機制與平臺,建構農村典範,彰顯農村多功能價值,促進農村整體活化再生,恢復農村居民在地居住尊嚴,以達建設富麗新農村之目標。
本署依據行政院 113 年度施政方針,配合中程施政計畫及核定預算額度,並針對當前社經情勢變化及本署未來發展需要,編定 113 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與重點如下:
(一) 年度施政目標
1、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保育國土建立永續環境
(1)有效減輕災害,穩定農業生產基盤:透過相關治山防災手段進行崩塌地處理、溪流整治等,可降低災害規模、防止砂石下移,並善用各種軟硬體雙防線措施,確保聚落安全,保全維生管線及基礎建設。
(2)促進產業活動,改善農業經營環境:落實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並加強土地合理利用,並降低土壤流失量,維護土地生產力。
(3)強化韌性調適,建構生態永續環境:建立並推動工程生態保育機制,以適當的生態保育措施,將治理工程對生態擾動及影響降到最輕,並有效促使集水區生態環境復育以減少對於環境生態衝擊,同時推動低碳增匯措施,以期達成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p>
2、提升複合型災害應變能力,強化社區自主防災之災害防護網
(1)精進災害防災觀測技術:結合雲端技術,融入先進資料傳輸科技及遙測影像判釋技術進行集水區土砂動態觀測及潛勢評估,坡地監測技術研究,提升防災監測應變效能與精度。
(2)加強全民自主防災知能:持續推動社區自主防災,並協助地方政府辦理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疏散避難規劃、演練及推廣,培訓與回訓土石流防災專員,充實地方自主防災能量與避難等設施,提升全民自主防災能力。
(3)加強防災應變與警戒能力:持續因應氣候變遷引致複合型坡地災害因子,檢討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值,並運用 QPESUMS 技術與即時現地資訊應用,強化警戒預報系統與發布機制;持續推動防災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和應變作業規定,增進氣候變遷劇烈所造成強降雨之土砂災害應變能力。
(4)充實複合型災害防災資料庫:加強辦理土石流與大規模崩塌、不安定土砂潛勢地區易致災調查及災害潛勢資料更新,且持續針對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疏散避難圖協助進行更新,強化複合型坡地災害潛勢資料庫,以利防災應變資訊即時取得,提高防災與避災相關工作效能,減少複合型災害發生。
3、 加強山坡地監督管理,維護國土保安
(1)落實水土保持計畫審核監督管理:嚴格審核及監督山坡地開發使用水土保持計畫,提升專業技師簽證及審查職能,並輔導民眾依法申請並做好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及加強監督檢查工作,以減免災害。
(2)加強山坡地違規使用查報取締:落實網路檢舉信箱、免費檢舉電話等措施,提供各種山坡地違規開發資訊之通報管道,並逐案建檔列管;監督考核地方政府確實依水土保持法規定加強查報、制止及取締,以維護國土保安。
(3)辦理山坡地範圍審議及盤點檢討可利用限度查定:為因應保育需要,自然形勢變化或社會環境變遷,檢討山坡地範圍,並藉由盤點檢討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查定,達到山坡地開發利用及保育並重原則,使山坡地國土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4)強化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教育推廣:跨域整合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等教育夥伴量能,持續透過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知識科普分享及創新推廣,有效落實教育扎根與擴散。另透過電視、網路、電臺等線上平臺宣導,及教學體驗活動與專業技能研習,確實將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教育推展至全國各角落。
4、推動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
針對大規模崩塌潛勢區持續辦理風險檢討、多尺度監測及防救災資源清查等軟體防災作為,與投入硬體減災工程、增辦防災整備強化、推動自主防災社區、減災成效檢討,並進行土砂基本資料調查、不安定土砂量體評估建立流域不定定土砂之智慧化判釋及量體評估技術、發展流域複合型土砂災害數值模式等工作,達成不安定土砂災害管理,強化坡地耐災能力,推動智慧防災警戒之願景。
5、辦理重劃區外緊急農路設施改善,維護農民生計及用路安全
以急需改善農路為主要對象,加強水土保持設施,維持邊坡穩定及路面排水設施改善,以維路基的完整與暢通,避免引發崩塌、地滑及土石流等坡地土砂災害,危及山坡地住民之安全。
(二) 年度重要施政計畫
工作計畫名稱 | 重要計畫項目 | 實 施 內 容 |
---|---|---|
一、水土保持試驗研究 | 坡地土砂災害警戒機制研究 | 氣候變遷極端降雨,導致土砂災害層出不窮,須投入研究以確保坡地安全。發展區域尺度人工智慧崩塌地動訊號辨識系統,並進行大規模崩塌促崩雨量分析,透過研析災害型態分布之區位性以及影響災害坡地之誘因型態,研擬推廣至全國坡面單元以及崩塌警戒管理之實務應用,並提升地聲檢知器與攝影機即時分析與預警功能。 |
二、水土保持發展 | 一、整體性治山防災 | 一、辦理集水區調查規劃、治理成效檢討、土砂運移監測與分析、治山防災工程管理與延壽評估等工作,以構造物調查、估算集水區土砂運移量體、規劃後續中長程相關之整治對策、評估治理效益,作為日後工程維護之參據。 |
二、辦理土砂災害防治、水庫集水區保育、國有非公用山坡地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特定水土保持區保育治理、工程維護及再生活化、協助碼崙橋改建等工作,減少土石流災害發生,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並維護自然環境生態 | ||
三、辦理農地水土保持輔導、農塘資源保育與運用、生態環境檢核與補償等工作,減少土壤沖蝕,加強農塘優化活化,促進山坡地永續利用厚植國土資源,減少工程對環境及生態之衝擊,有效防範災害發生。 | ||
四、持續進行複合型災害潛勢研判,推廣多元尺度影像應用,加強坡地現況監測資料之更新與調查,建構自主性之土石流防災應變機制,協助地方落實土石流防災避難管理,並融合雲端技術,提升複合型土砂運動觀測效能,強化社區自主防災能量。 | ||
五、加強山坡地開發案件之水土保持計畫審核與監督、山坡地違規使用查報取締及水土保持教育推廣。 | ||
六、盤點檢討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 | ||
二、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及不安定土砂防減災 | 一、持續辦理大規模崩塌潛勢區調查評估,分析影響範圍,及投入多尺度監測工作,期能掌握大規模崩塌潛勢區範圍及誘發機制,並透過各項監測設備投入,配合物聯網即時傳輸及發布,增加災害預警與民眾因應時間,同時配合常態性防減災教育訓練與推廣措施,迅速因應以及有效防避災,強化危機應變能力。 | |
二、運用降雨、地表及地中等各項監測儀器監測成果,檢討防災應變管理值,另投入自主防災社區工作,由公部門與地方民眾共同協力,逐步建立智慧防災體系。 | ||
三、辦理潛勢區集水區農地水土保持評估與處理、潛勢區處理改善及潛勢區影響範圍防護能力提升等工作,以降低崩塌地誘發因子及地表入滲對崩塌地穩定影響,並減少常時或崩塌發生時對下游聚落、重要民生設施及通道影響。 | ||
四、辦理大規模崩塌潛勢區減災成效評估與檢討、防減災技術提升與改善等工作,以持續運用新技術及各項監測資料,量化分析檢討處理工作成果,精進大規模崩塌防減災技術。 | ||
五、持續推動水土保持管理工作,運用遙測影像技術,提升管理工作執行便利及即時性。另運用多元媒體界面,推廣科普觀念,提升民眾科普意識。 | ||
六、持續納入既有及新增測站之資料及執行成果,並統整於資料平臺,提供各界研究或技術發展運用,並與國際交流相關防減災技術及推廣執行經驗。 | ||
七、執行不安定土砂潛勢區調查評估,分析影響範圍,及投入多尺度監測工作,掌握大規模崩塌及不安定土砂潛勢區範圍及誘發機制,強化危機應變能力,提升災害預警能量。 | ||
三、山坡地農路改善 | 辦理山坡地重劃區外農路路面路基排水、邊坡穩定設施、植生復育及附屬安全設施等改善工程。 | |
四、平地農路改善 | 辦理平地重劃區外農路路面路基排水、植生復育及附屬安全設施等改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