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95年第8屆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第二工程所)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95年第8屆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第二工程所)

  • 榮獲第八屆行政院服務品質獎
    榮獲第八屆行政院服務品質獎
  • 第8屆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獎牌
    第8屆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獎牌

一、前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二工程所轄管全國約五分之一的山坡地,服務範圍涵蓋台灣中部苗栗縣、台中縣及台中巿,主要辦理山坡地保育、治山防災、土石流防災應變及營造鄉村新風貌等業務,本「優質、效率、團隊」精神,發展親民便民服務策略,從人本、科技、創新等導向,整合社會資源,全面服務山坡地農民。

921大地震造成台灣中部地區地層鬆動,復因近年颱風豪雨頻仍,本所本著「服務看得見,品質是關鍵」及「好的不變、變的更好、服務最好」為為民服務之核心理念,結合產、官、學界與在地資源,將水土保持與農村發展結為一體,發揮加值效果。水土保持局第二工程所多元化的業務,加上同仁貼心服務的熱忱,已然成為山坡地安全守護者及營造魅力農村的推手。

二、創新服務與關鍵策略

921大地震後土層鬆動、災害頻仍,本局應用高科技建立土石流防災應變體系,發展土石流防災即時監控之飛馬網站(fema.swcb.gov.tw),首創行動式土石流觀測車,增進土石流防災應變效能;訂定土石流警戒基準值;規劃安全避難路線及土石流防災睦鄰疏散通報系統,運用現代科技思維,有效減少土石流災害發生。

另外,以善用社會人力資源方式,結合在地人實施土石流整治及崩塌地源頭處理水土保持工作,促使10幾年不曾打招呼的鄰居又開始作朋友,使危機變成轉機;同時,強調社區自主防災,招訓土石流防災專員,協助地方防災避難緊急應變工作。

1.共好創均贏 共圓130 ~全力促成130工作坊,開創鄉村發展之藍海

94年本所用心整合苗栗縣之130縣道周邊產業、企業及藝文人士等成立130工作坊,以共好理念,激發築夢、逐夢及圓夢熱情,凝聚每個人的心,形成130邁向均贏的巨樹。
短期內已有如下多項創新作為及均贏省錢方案,實難能可貴:

* 由業者共同出資推出2006年導覽型桌曆,強力行銷130。

* 推動環保風:配合2005薑麻節推出木碗筷,讓垃圾減量,以維護好山好水。

* 濃情巧思留客心:在地藝術家以獨特創作裝扮入口意象及口袋公園等,充分展現「130」的人文薈萃。

* 辦公室藝廊化:邀集130的藝術家作品佈置本所,改善洽公環境,增添藝文氣息。

* 巧思改善130線許多家賣場景觀,帶動掃攤風潮,再創商機。

2.設置土袋銀行~開創山坡地社區自主防災減災之藍海

本所以貼心服務、回饋大地之理念,在坡地農村社區,選擇適當地點設置土袋銀行,平時可美化社區,災害時社區居民更可立即取土袋應急,處理導排水、護坡及阻泥等措施,防患未然,發揮搶災減災效果。本所自94年5月藉全國水土保持義工回娘家活動,推出全國首座社區土袋銀行示範區,深受各方肯定。

本所更擴大運用其他自然及廢棄資源,設置二處可永續循環利用的進階版土袋銀行,獲得各界熱烈迴響。

3.結合多源夥伴團隊,建立多元防災體系

【災前勤整備】-汛期前完成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練及土石流防災專員勤前講座,提昇社區防災自主應變能力。
【災中善應變】-颱風豪雨時本所土石流緊急處理小組依規定開設,所長坐鎮指揮應變,配合即時資訊及回報災況,靈活調度人員及重機械,於第一時間協助避災減災。
【災後齊復建】-借重相關夥伴團隊人員與車輛,會同學者專家迅速深入災區勘災,具體研提各重要災區復建方案,節省公帑。
【成功的松鶴防災應變】-94年多次颱風豪雨,均讓在台8線上大排長龍苦苦守候,等待報導松鶴災況的SNG車無功而返。
土石流防災專員及民眾熱心協助觀測雨量情形並立即回報災情,使本所得以靈活應變,嚴謹的防災機制與應變措施,讓中中苗地區94年汛期平安渡過,達到0傷亡目標。

三、創新小感動/未來願景

1.【颱風豪雨來侵襲,防災應變不停息】

颱風豪雨來襲時,上班族及學童們大多在家中放颱風假,本所同仁卻未能陪伴家人,風雨交作中更須堅守崗位防災應變,24小時不眠不休,監控掌握災情,土石流0傷亡是他們的期許。

2.【公工再現非容易,新社中和展新意】

為找回社區優良的傳統美德,推動往昔「公工精神」,本所號召台中縣新社鄉中和村351位村民,參加921感恩關懷社區環境清潔的活動,從不到10歲的小朋友到90歲的阿公都能同心齊力挽袖打掃,使得社區環境煥然一新。

3.【巧手廚娘~化身社區守護神】

風雨交加的夜晚,130道路邊出現長達數公尺裂縫,雲洞仙居的田媽媽路過發現,旋即奮勇搬運土袋導水護路,此舉不僅為社區解危,節省不少社會成本,更證實土袋銀行充分發揮應急功能。

 

四、創意小撇步

1. 以客為尊,服務為要。

2. 善用義工資源,深耕水土保持,強化坡地防災,落實社會服務。

3. 鼓勵在地人參與,共築願景,共創農村發展新契機。

4. 設置土袋銀行,平時美化社區,災時應變救急。

5. 地裡聲音傳訊息-梨山地滑監測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