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12年入選!水土保持酷學校5大示範基地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112年入選!水土保持酷學校5大示範基地

水土保持酷學校的推廣教育正是「由下而上、由學校擴及家庭及社區」的重要推手。

112年入選!水土保持酷學校5大示範基地

水保公民的養成練習

秀巒國小基地學校課堂內的學習:社區防災拼拼樂。

臺灣是個多地震、多颱風的島國,加上全球氣候變遷,所面臨環境改變的衝擊更甚於其他國家地區。1996年賀伯颱風爆發土石流重創新中橫、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高雄小林村遭到山體大規模崩塌掩埋、2023年卡努颱風帶來超過1000毫米強降雨,使得南投縣仁愛鄉廬山地區幾乎被淹埋⋯⋯。

災害過去了,但留下的傷痕依然教人觸目驚心。因而如何引導民眾學會減災避災,不讓天災再次掠奪國人生命財產安全,成為這數十年來,所有水土保持相關單位及人員迫在眉睫的使命。

結合校本特色的水保學習場域

秀巒國小基地學校課堂內的學習:社區防災拼拼樂。

其中,水土保持酷學校的推廣教育正是「由下而上、由學校擴及家庭及社區」極為重要的一環。農村水保署署長李鎮洋指出,「酷學校」倡議的發想源於,希望透過教育體系,將水土保持相關的經驗與知識,透過教材教具、戲劇表演與現代化虛擬實境等方式,讓民眾體驗真實災害的狀況。「讓孩子們從小認識水土保持,將學到的觀念帶回家庭與社區,促使大眾對水土保持有更多認識與應變作為。」

目前全國共有162所水土保持酷學校,以及5所示範基地。示範基地涵蓋都市類型(新北市頂埔、信義國小)、農村類型(苗栗縣西湖國小)、原住民類型(新竹縣秀巒國小)及濱海類型(屏東縣加祿國小)。在數位當道的「元宇宙」時代,對於嚴肅專業的環境議題教育,5所示範基地因地制宜、各自發揮,打造出結合校本特色的學習空間,讓水土保持從生硬冷僻的工程詞彙,成為學校師生與社區民眾都樂於認識、勇於實踐的當代環境行動學。

水保魔法變變變_西湖國小(苗栗縣西湖鄉)

長年致力於校園防災教育建置,並發展在地食農教育、生態教育、求生技能等課程;也融入水保知識、水保防災、農村再生等,建構水保知識廊道;蒐集24節氣相關的客家諺語與節氣食物,傳達氣候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觀念。

基地建置採綠色奇蹟繪本設計教室布置,金魔法教室為風力發電,並有多項繪本、教具、互動電視、藍魔法教室以生態工法彩繪外牆、綠魔法教室以坡地工法彩繪,且有互動式問題翻版,還有在地食材與防災結合的食農教育,相當引人入勝。

西湖國小藍魔法教室以繪本內的生態工法為宣導內容並建置於教室外牆上。 西湖國小基地教室內放置多項水土保持教具包括水保小學堂、水土保持方法、節能減碳行動等。
秀巒國小基地學校課堂內的學習:社區防災拼拼樂。

唯一濱海示範基地_加祿國小(屏東縣枋山鄉)

位於恆春半島濱海,是水土保持基地學校中唯一濱海的學校,長年致力於校園防災教育建置,建立完整的防災擴充知識小學堂,有防災動畫館、遊戲館、教學館等,對於海洋、防災教育議題不遺餘力。

基地以海洋教育為出發點,結合校本課程在地產業,發展出結合產業、水保、防災、海洋的基地特色。龜兔不賽跑、以及結合在地產業開發的繪本彩繪教室牆面並結合知識議題,令人印象深刻;教師們致力開發防災小遊戲,寓教於樂,並將學校的獨輪車隊搭配自製的防災Scratch及AR遊戲規劃加祿防災遊學課程,與社區及社福單位進行輕鬆的互動教學,更具防減災教育效益。

加祿國小水保大觀園內互動式教具,包括扭蛋機、電腦與ipad,並由學校自行開發多項水保、防災小遊戲。 加祿國小水保大觀園內互動式教具夾娃娃機,內置許多有關水土保持、土石流、大規模崩塌災害的問題,可加強學童們的學習力。
秀巒國小基地學校課堂內的學習:社區防災拼拼樂。

小小水保創客_信義國小(新北市板橋區)

信義國小屬於市區平地學校,但校園內有四汴頭截水溝貫穿,且位於高淹水潛勢區內,因此水土保持教室特地繪製了鄰近的水文特性手繪圖,宣導淹水相關知識課程,結合土石流潛勢溪流相關知識與創客教育,逐步規劃推展水保基地、水保廊道、水保戶外體驗,培養水保小尖兵,透過課程教學融入與體驗,將防災、環境教育等理念擴及學校與周邊社區,達到水土保持、土石流防災、農村概念扎根的環境教育目的。

 

 

自編x話劇的小演員們對學習水保新知展現高度熱情。 防災小老師講解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值。

城市中的森林小學_頂埔國小(新北市土城區)

秀巒國小基地學校課堂內的學習:社區防災拼拼樂。

創校近百年的頂埔國小座落於大臺北城市邊郊,善用地利之便,校園內設有漂流木樹屋,周邊培育了上百種陸生與水生植物,佇立校園之中,可遠眺山線起伏的大暖尖山系,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保留了一處可貴的自然生態園區。

為了保育土地並強化土石流防災,建置水保知識小角落,3D立體地形模型、土石流整治工法及警戒資訊,並培訓水保小尖兵,讓學校對於水土保持工作,有更完善的場地與教具,進行推廣與推動。除此之外,蚓菜共生教學互動區也是頂埔國小食農教育發展的特色之一。

 

頂埔國小基地建置位置採用學習角的方式進行規劃,內部展示了土石流治理工程的各種壩體模型。 頂埔國小設置蚓菜共生教學互動區,成為頂埔基地推動食農教育一大特色。

大規模崩塌潛勢區_秀巒國小暨田埔分校(新竹縣尖石鄉)

校區位於尖石後山,正後方邊坡被劃定為大規模崩塌潛勢區,雨後甚至偶有落石,再加上道路崎嶇不平、少護欄且多懸崖,因此學習水土保持、土石流防災知識技能於全校師生與社區民眾而言,更為迫切重要。

基地規劃以原住民文化特色為重點,將現代水土保持、防減災知識結合在地泰雅族古老的防災智慧、防災技能及經驗,設計出有趣好玩的闖關活動,吸引小朋友在各種水保體驗中,感受自身原住民文化與經驗歷史傳承的強大力量。

秀巒國小地處泰雅族部落,基地規劃以原住民文化特色為重點。 秀巒國小正後方邊坡就是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學習土石流防災知識技能於全校師生與社區民眾而言,更為迫切重要。

出處:島嶼散步─農村水保生活誌 第1期(水土保持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