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石滬青年基地 修復海洋生活記憶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石滬青年基地 修復海洋生活記憶

石滬青年基地 修復海洋生活記憶

前身:老舊古厝

石滬青年基地  修復海洋生活記憶

石滬是一種利用海水漲退及魚群洄游特性的傳統陷阱式漁法,在潮間帶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漲潮時,魚群隨海水湧入堤岸內,退潮時海水盡退,來不及游脫的魚兒就成了漁民的網中物。然而這種古老捕魚法的效益遠不及日新月異的現代機具,石滬的興建幾乎停滯並且逐漸毀棄消失,成了大海中的無人聞問的靜態地景。

老舊古厝變身傳承石滬修復的習藝空間。

海生海長的青年楊馥慈因參加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返鄉,開始進行石滬調查作業,發現澎湖是全世界分布密度最高石滬群所在地,卻因為海洋資源匱乏、修復匠師凋零,導致石滬逐漸消失。她與學長曾宥輯以修復石滬為目標,創立工作室,深入尋找願意傳承技藝的老匠師,至今已成功招募石滬修復人員17 位,包括培育5 位在地青年匠師,並辦理各種導覽體驗、石滬修復工作假期等活動,近年驚喜發現,已有多種海洋生物重新進入石滬,足見復育有成。於澎湖人而言,修復石滬不只是修復在地生活記憶,尋回曾經失落的海洋之心,也重建了在地人與海洋相互依存的親密關係。

出處:水土保持季刊 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