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島編有潮事 打草鞋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島編有潮事 打草鞋

打草鞋

島編有潮事 打草鞋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農村建設組

打草鞋

臺灣盛產稻米,民間常將稻草、稻稈曬乾後,編成草繩捆綁運送物品,做草垺覆蓋在菜畦上避免蔬菜凍傷或水分蒸發,蓋茅草屋、編草鞋、當灶腳火種或給牛隻當糧食⋯⋯充分展現「物盡其用」的智慧。相較於臺灣本島稻草取得便利,澎湖因地理與氣候條件無法種稻,但海島居民並沒有因此減少草材應用,只是用的不是稻草,而是將各地商船、漁船捆扎貨物的草繩拿來再利用,尤其澎湖人常常下海採集螺貝,為防止行走打滑與受傷,穿草鞋安全、經濟又便利,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自行編織草鞋的技術,甚至各地因應潮間帶地質條件不同,常有各式素材交互應用的情形,十分有趣。

打草鞋

草鞋雖是澎湖人共同的生活記憶,但懂得打草鞋的人卻愈來愈少,望安島上的阿公葉成仁是僅存幾位仍具備這門本事的耆老之一,馬公土生土長的洪瑀蓁則是「跳島」到望安追著阿公拜師學藝的「花宅公共孫女」。葉成仁說,編織前要先整理,讓草料更柔順易編織,草鞋不分左右腳,因此製作方式採對稱編織。打草鞋重點在於控制編草力道的一致性,才能編織出一雙「鞋寬相同」的草鞋,扎得愈緊愈耐穿,浸水變軟也不易分離。洪瑀蓁則期許未來能運用傳統編織技藝,讓草鞋不僅實用,還要又美又時尚!

出處:水土保持季刊 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