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林場 森林裡的水保教室
- 更新日期:
- 瀏覽人次:4

東勢林場 森林裡的水保教室

東勢林場1998年便設置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教學園區。翌年,921大地震造成教學園區內28公頃林地發生崩塌(現稱28甲崩塌區),為保全上下游約50公頃農地、3座臺電高壓電塔、2座橋梁、數百公尺農路及7戶住戶的安全,農村水保署以分年分期的方式加強整治,20多年來,成功挺過納莉、桃芝、莫拉克風災,教學園區經營漸趨穩定,已是全臺推廣水土保持的重點教育園區。
共同提升天災應變能力
在這裡,可以看見為保護水土資源採用的諸多設施,包括樹下型噴灌、等高耕作、平台階段種植,以節省用水,減少土壤沖刷;L型側溝道路兼排水、預鑄U型溝減輕地面負荷,降低地滑風險;開闢山邊溝,降低水逕流速度,減少水流沖蝕,以保留水分,增加水分入滲,提升地下水位。

全林場植草覆蓋,利用植物根系抓力及莖葉遮蔽效果,保護坡面土壤還可調解地表溫度。全林場造林,減少雨水沖刷土壤,讓草木像「大地保護傘」發揮水土保持功能,九芎能穩定邊坡、河岸;烏來柯神木樹葉可阻擋雨水沖蝕,盤根錯節的根部牢牢抓住土壤,避免土石崩落;蔓花生生長密集的莖、發根快速的莖葉適用於坡地植生覆蓋,護坡效能強大。
流經東勢林場的四角林野溪常年有水,以前每逢颱風豪雨,溪水常挾帶大量土石沖毀溪岸護堤,農村水保署在此施作多項整治工程。包括順應修坡地鋪設蜂巢格網護岸,易於植生並保護邊坡減少沖刷;複式階梯護坦可削減水流沖刷能量;預鑄槽框護岸的仿自然岩石粗糙面,具有減緩流速與透水功效;崁石固床工對水流具有很好的阻滯效果、抑制泥沙運輸,維持溪床最小變形,表面崁石則有增加景觀、溶氧及消能效果。
工程也依自然環境條件採因地制宜的設計,力求人與環境平衡共生。包括木格框護岸可穩定坡面,也可營造植物生長及動物棲息的多孔隙生態環境;河道邊坡構築魚道,供魚類活動及洄游;避免枯水期水深太淺影響魚類活動,因此施設低水流路營造蜿蜒水域,增加生物棲息空間。

從農地水土保持、坡地水土保持到野溪復育水土保持,整個教學園區宛如近代水土保持工法演進的縮影,堪稱臺灣水土保持工法戶外博物館。
森林裡的幸福綠光

東勢林場教學園區是全國18處水保教室中,第一座位於主題遊樂區內的,更能發揮「森林浴+學水保」寓教於樂的功能。
莫拉克風災一度重創東勢林場螢火蟲棲地,農村水保署導入因地制宜的護岸配置、縱橫向生物通道,減少敏感區域干擾的友善環境的水土保持工法,逐漸把野生動物吸引回來,包括螢火蟲。每年4月至5月為螢火蟲大爆發期,約20幾萬隻螢火蟲出現在四角林野溪野溪復育區周邊,黑翅螢是每年先發主角,也是林場數量最多的大家族,7月端黑螢、11月窗螢接力登場,近年陸續發現弩螢、擬紋螢,水生植物池還有復育成功的水生螢火蟲黃緣螢,在山谷間形成一波波流動的綠光螢河,美得令人屏息。學習水保知識順便遊森林、看流螢,捨東勢林場其誰?現在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