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南投縣埔里鎮.珠仔山社區 自己的故事自己演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南投縣埔里鎮.珠仔山社區 自己的故事自己演

茭白筍是珠仔山社區的代表性作物。 (攝影_楊智仁)

南投縣埔里鎮.珠仔山社區

自己的故事自己演

南投埔里有全臺種類最多的青蛙、蜻蜓和數量最多的螢火蟲,擁有發展為生態村得天獨厚的資源,桃米社區便是其一。72%的自然造林富含生物多樣性、奠基生態村的豐富資源;17%耕地種植茭白筍、百香果、樹葡萄、麻竹筍、荷花、魚菜共生,同時規劃為農業體驗、食農教育的體驗場域,豐富農村旅遊內涵,將「生產、生活、生態」完美融合,拿捏發展得恰如其分。

早晨十點多,埔里鎮南烘溪南側的珠仔山社區阿公阿嬤們一如日常,在珠龍宮善化堂前的廟埕準時集合,跟著大夥口中的「志工小姊姊」一起唱歌、唸詩、動動手腳做體操,神清氣爽笑瞇瞇地說:「小等一下就可以食晝(吃午飯)喔!」臺灣逐漸步入超高齡社會,珠仔山社區發展協會早已啟動長照服務,社區關懷據點、長照站、公廁、廟宇都改善成友善環境,並推出共餐、健康照護、休閒活動、心靈課程等,協助年輕人共同照顧家中的長輩,105年獲得「金獎據點—金點獎」,是個適合青銀樂居的溫暖山村。 社區因山頭突出有如圓珠而得名,由於地處山區與平地交界,早期也稱為「生番空」, 99年成立發展協會,4年即獲得衛福部評為「全國績優社區」,107年更獲評為「全國卓越社區」,締造最短時間獲得該獎項的紀錄。這裡也是南投縣第一個推出社區舞台劇團的社區,把「戲棚下看戲」的農村日常生活樂趣搬上舞台,公演邀約不絕,還曾登上臺北小巨蛋和文化部「全國村落劇PK賽」,拿下傑出劇團獎與最佳人氣獎殊榮,從偏鄉紅到城市,成功凸顯社區文化特色,更強化了社區居民向心力。

農業依然是社區最重要的經濟基底,350公頃茭白筍田創造出345個就業機會,並衍生出魚筍共生、友善咖啡、觀光工廠、老樹園區等休閒產業。這回在金牌農村競賽中一舉奪金,全村振奮,未來將在文化藝術、環境教育、六級產業、綠色照顧上齊頭並進,讓這處偏遠小山城,迸發出全齡和諧共生的幸福火花。

珠仔山社區的文淵老樹生態教育園區擁有小而美的豐富生態,值得一遊。(攝影_楊智仁)011 珠仔山社區「 生番空」入口意象。(攝影_楊智仁)

出處:水土保持季刊 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