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車城新街-百年學堂再現書香風華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車城新街-百年學堂再現書香風華

百年學堂再現書香風華

順應風水脈絡 桃源堂古厝廣場展新貌

屏東車城新街村是兼具農漁村特色的純樸聚落
百年以前,這裡更曾是臺灣重要的水陸交通集散地
以桃源堂為核心的囿桄榔林園區
融入建築紋理與風水學脈絡
改造為全齡共享的友善學堂
用樸實的美好繼續成就鄉梓

百年學堂再現書香風華

新街村地處近海, 古稱「咚咚」,得名自進出內港船隻停泊時發出的咚咚聲響,因地處水路要衝,早期便是交通與商業活動的重要集散地。因當地具有地勢高、不慮水患的優點,外來商賈掙得青蚨,遂以土角砌牆、覆上紅瓦,延屋舍開闢寬敞筆直的街道,是恆春半島上少見整齊且騎樓連通的商店街景。

漫步街區,又以尤姓望族所開設的「桃源堂」古厝最為吸睛。古厝坐東南朝西北,前置車寄、斷簷升箭口,是平面的一條龍式格局。裝飾上融合閩客與日式風格,樸實中帶有沉穩典雅的美感,大氣又不致喧嘩。

這裡早期曾做為在地私塾,文風鼎盛,尤姓家族將周邊開放予社區居民使用後,社區發展協會陸續栽種桄榔、龍眼及榕樹,取名為「囿桄榔林園區」,成為在地民眾休憩、交誼與辦理康樂活動的好所在。然而歷經多年,原有設施與舖面已逐漸老舊、損壞且不堪使用,單一通行動線和步道崎嶇不平,逢雨便積水濕滑,為使用者安全造成疑慮。

山牆上逗趣的陶版裝置藝術,述說早年私塾的讀書氛圍

為了重現桃源學堂人文薈萃的繁榮風華,執行團隊透析聚落紋理、調查居民使用需求,結合在地風水、人文、美學、友善、生態等元素,以「景觀敘事」設計手法,重新講述新街穿越百年的生活故事。

順應風水脈絡 重現聚落紋理

前庭以影雕技術完成的九魚圖栩栩如生,在風水學上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場域以桃源堂建築前後做為分野,「前庭」規劃為社區活動辦理及交誼運動的場所,「後院」則定位為居民休閒聚會與氏族聯誼的場域,各具特色、功能多元。

融入傳統風水學中「前有照, 後有靠」的意涵,桃源堂前庭以明堂開朗為原則,設計上運用暖色系材料為基底,設計平整、耐用及易於維護的陶磚廣場。鄰近山牆施以抿石,搭配學童懷有「狀元夢」的立體藝術陶版點綴,營造童趣的鄉土美。地面則多元運用紅磚及花崗岩,可見鑲嵌於上的三字經石版, 以及象徵「照中有泡」的九魚圖石雕,利用影雕技術完成的錦鯉活靈活現,庇福社區長久經營、居民幸福安康。

鑲嵌於陶磚廣場上的三字經石版,依詞句順序引導動線腳步

改造後的前庭保留了既有街道格局宏大的開闊感,地面與牆面的巧思營造,讓景觀美質由平面延伸為立體,映襯兩側古樸的民初傳統建物,更彰顯桃源學堂百年歷史的深厚人文氛圍。

後院保留老龍眼樹的階梯休憩平台,是戶外鄉土教學的最佳教室

全齡友善 環保又減碳

沿著地面的三字經石版引導,面對桃源堂古厝,右側穿堂象徵安靜流暢的青龍,是坡度和緩、適合長輩通行的友善坡道;左側穿堂則象徵活潑動感的白虎,間距適宜的階梯步道,滿足孩童能動能靜的旺盛活力。

越過穿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景。後院以靠山為特性,運用大面積的植生綠地,營造舒適、柔和且放鬆的場域氛圍。古厝後融入後有靠的宅體風水意涵,以陶磚疊砌為線條流暢的「如意牆」,不僅富有傳統吉祥寓意,也是供歇腳小憩的多功能設施。

桃源堂建築背靠處以清水磚疊砌而成的如意矮牆模樣討喜,更兼具座椅休憩功能

綠地旁原先雜亂的閒置空間也跟著補強改善,引入傳統日式建築見的「側緣」概念,圍繞磚屋外側延伸推出平台。側緣上層可供坐臥行走,下層則是青蛙、昆蟲等動植物的棲避地,將一方空間運用得淋漓盡致。

由穿堂延伸的友善坡道,則改善既有地形高低落差的窘境,一路以平緩坡地連接至老龍眼樹下的休憩平台。平台上紅磚及清水磚相互搭配,階梯式堆疊出自然而漸進的曲線,默默融入後方綠意盎然的園林。視覺上不僅具有延伸效果,更能透過天然遮蔭降低日照對居民及建物的影響。白日午後,最適合伴著書童來讀冊,蟲鳴鳥叫,享受閱讀的放鬆與愜意。

穿越古今 發揚鄉土教育

陽光映照著廣場紅磚與堂牌匾上展翅的雄鷹,帶領到訪者穿越新街的古今歷史。桃源堂見證了新街百年以來的蛻變,也成為世代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記憶拼圖。改善後的桃源堂成為全齡共享的友善學堂,提供更寬廣、更安全也更舒適的生活空間。

後院保留老龍眼樹的階梯休憩平台,是戶外鄉土教學的最佳教室

珍貴的人文歷史場域,讓鄰近的車城國小( 射寮分校) 納入定期鄉土教學的範疇,並成為鄰近鄉鎮觀摩學習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地,桃源學堂將繼續守護著新街,創造更多專屬於此的美好。

旅讀路線:地圖搜尋新街桃源堂( 屏東縣車城鄉新街路53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