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三義|雙潭社區
- 更新日期:
- 瀏覽人次:471

三義雙潭-雲火龍匠師的搖籃
苗栗三義|雙潭社區
苗栗三義雙潭社區擁有全臺唯一的雲火龍慶典
由閒置空地及舊工坊重新活化的雙潭木藝產業休憩區
為藝師及旅人提供舒適安全的教學及體驗場域
傳承珍貴的傳統技藝文化、走向國際

挽起袖子、撐起長竿,在熱鬧的鞭炮聲中,龍藝隊踩著堅毅步伐,引領草龍活靈活現地穿越在雙潭的大街小巷。祈福的雙手舉起長香,一根又一根地接連落在舞動的草龍身上,香煙繚繞、霧起消散,草龍彷彿披戴著斑斕星火騰雲而行,一路帶來平安、福氣與豐收。
常年雲霧繚繞的三義,不僅是木藝文化重鎮,也是傳統文化「雲火龍」的故鄉。獨特的雲火龍緣起於早年農村社會,農閒時節先民利用稻稈、竹片、草繩編織成的草龍,因龍身插滿祈福的香火,逐漸發展為繞境平安、祈福避邪的民俗活動。雲火龍節通常搭配五穀宮神農大帝誕辰一同辦理,已成為三義雙潭地區年度的節慶重頭戲。
然而,雙潭社區的戶外活動點散落於天后宮、遊客中心廣場等各處,空間狹小、時常面臨人車爭道的窘境,成為了居民及旅人參與雲火龍節、木藝體驗等活動的阻礙。後經農村再生的協助,終於在西湖溪畔、旅遊服務中心斜對角尋覓到一塊平整的閒置土地,以打造文化深度互動空間為理念,串聯核心聚落與休憩廣場,改造為面積約0.7公頃的「雙潭木藝產業休憩區」。
寬闊的戶外廣場上,舊有簡陋的鐵皮工寮經抽換翻新,重生為傳承雲火龍文化的技藝傳承場域及文創場域。空間以清水磚為基腳、鐵木為立柱,搭配雲火龍元素及鮮紅顯眼的「匠師」二字,豪氣地展現藝師一生懸命、無私傳承的職人精神。

改善後的場域除是當地雲火龍編製師最佳的教學示範及體驗點,靠近溪畔一側的空間,也設計有陳列用的格柵與桌檯,提供社區藝師藝術品展示、在地農特產品展售等多元的實用機能。
文化傳承場域旁狹長的閒置空間,則順應整理為可供散步及辦理戶外活動的綠地。以綠意攀藤而上的鳥語花香花架廊道為入口,步道保留兩側既有的喬木,靠近鄰房牆面的路段,則以去青竹材搭配炮仗花為設計,構築為自然籬笆做為分野,顯露出昔時農村純樸的傳統風貌。
由步道折返後,往西湖溪的下游方向步上秀麗的拱潭橋,跨越潺潺流水,通往雙潭老師傅一條街的路途,曾是一條淹沒於漫草中的荒涼蹊徑。後來經過基盤的重新修補,靠樹林側築起穩固邊坡的砌石擋土牆,靠溪流側則增添了提升步行安全的仿木欄杆,搭配炮仗花、越橘葉蔓榕等綠色植栽的點綴,搖身一變成為適合賞景散步,令人心曠神怡的溪畔秘徑。


木藝產業休憩區延續了雙潭社區的技藝傳承,居民樂業、旅人宜遊,讓珍貴的雲火龍民俗活動得以持續深根、淵遠流長,也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再次看見慢城裡深厚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底蘊。

旅讀路線:沿130 縣道往東行駛,木藝產業休憩區即位於雙潭休閒農業區旅遊服務中心斜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