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治山防災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治山防災主題專區

崩塌地處理

定義

邊坡材料因受外力作用,發生向下滑動或崩落之塊體運動之現象總稱為崩塌(landslide)。崩塌地處理係指防止和控制崩塌之發生,減輕或消除其造成之災害,維繫水土資源之有效與永續利用為目的。

崩塌地處理工程
崩塌地處理工程

發生因素

  1. 地質:台灣本島之地殼活動相當活躍,且地震頻繁,同時岩層大多受過擠壓而發生褶曲或斷層,以致於節理、劈理或片理相當發達。經由強烈的風化作用,在地形陡峭而岩質破碎及極端降雨等不利的環境之下,一般邊坡之穩定性不佳,故常造成崩塌。
  2. 氣候:台灣地處亞熱帶,雨量豐富而不均,年平均雨量約2,500 mm,其中有70%集中於5~ 10月間。且本島河川大都水流短促坡降高陡,水流侵蝕作用強烈,溪谷邊坡趾腳淘刷嚴重,因此集中豪雨、河川侵蝕及地震頻繁是造成崩塌的三個最主要自然影響因素。
  3. 人為活動:台灣全島坡度30%以上之區域佔總面積約34%,而坡度10%以下之平原盆地僅佔32%。然而人類活動範圍逐漸擴及丘陵或山區,因此在山坡地上不當的開挖與整地、開發社區、闢建道路、建造水庫,開採礦石以及濫墾與濫伐等擾動邊坡安定之活動,是造成崩塌的主要人為影響。

崩塌地處理原則

防治工程大致可分為減載抑制工程與加固抑止工程兩類。減載抑制工程係以改變邊坡之地形或地下水等自然環境條件來穩定邊坡之各種工程設施,如整坡、排水等。加固抑止工程係指以工程結構物來抑止邊坡滑動之各種工程設施,如打設止滑樁、擋土牆等。防治工法之選擇,主要係依據破壞體主測線之地層剖面穩定分析結果來決定。

一般而言,防治工程之組合,除了應考慮其經濟性外,整個計畫之即效性亦不容忽視。防治功效之顯現常隨著對策工法或自然環境之不同而會有快慢之差別。因此,規劃防治工程時,宜先依據調查結果,瞭解其發生機制後,再選擇最有效而經濟之工程組合。

興中國小(桃園區)操場下方崩塌處理工程
興中國小(桃園區)操場下方崩塌處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