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3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3秒
-
1.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惟因土石流可能攜出之最大粒 徑,可能是來自溪床表面堆積物(最單純狀況),或被淤埋於溪 床底部無法測得,或來自兩岸崩塌的產物,具有高度的不確定 性,很難透過理論或實測方式予以獲得,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有以溪 床表面粒徑調查法(參考3-1-5節),或採用以下公式計算,即 d D D o E h C C C D − = * ω (4.
-
2.
- 標題:
- 水土保持手冊【出版年份94年】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惟因土石流可能攜出之最大粒徑,可能是來自溪床表面堆積物(最 單純狀況),或被淤埋於溪床底部無法測得,或來自兩岸崩塌的產物,具有高度 的不確定性,很難透過理論或實測方式予以獲得,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有以溪床表面粒徑調查法。此外, 土石流治理經常採用透過性防砂壩作為攔阻其攜出土砂量,故為達到最大的治理 效率,透過性防砂壩在尋常時期應保持空庫狀態,
-
3.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3-36 圖3-25 土石流粒徑溪床表面調查法 ...........由於土石流可能攜出石礫之設 計粒徑,可能是來自溪床表面淤積物(最單純狀況),或被淤埋於溪床底部無 法測得,因此 為實務應用起見,目前較常用的方法是溪床表面調查法,它是採集調查範圍 內溪床表面大於20cm以上之巨礫群全部取樣,量測其粒徑(中軸徑或長、中 及短軸徑之算術平均值),並按各粒徑級占全部樣本數之百分比, 圖3-25 土石流粒徑溪床表面調查法 圖3-26 表面調查法調查區域示意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