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7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98秒
-
1.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3-06-09
- 內容:
- 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不畏高差約200公尺的陡峻溪床,施工期間多次颱風豪雨造成兩岸持續崩塌等艱難迎向挑戰,歷時約3年半之整治,透過地質鑽探及佈設監測儀器充分瞭解崩塌機制,並針對沖蝕、水質及土壤流失進行控制,兼顧安全、生態及人文,設置連續式防砂設施調整溪床坡度及控制流心,加強裸露地植生復育,
-
2.
- 標題:
- 水土保持手冊【出版年份94年】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現況調查係就地質與地形條件所推測之崩塌區,進行各 種地表現象或特徵等調查,以推測崩塌機制,並藉此作為緊急防治對策擬定之依 據;機制調查係根據現況調查結果及所推測崩塌機制,進行更詳細之各種地表與 地下調查,以進行更深入之崩塌機制分析與探討,並提供整體防治規劃之依據。
-
3.
- 標題:
- 採購稽查小組稽查紀錄
- 資料來源:
- 行政透明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3)崩塌地活動性觀測 (活動性觀測儀器建置及監 測成果分析探討)、(4)初步 觀測資料綜合分析、(5)初 步崩塌機制、崩塌地穩定分 析、致災風險評估、(6)初 步整體治理規劃研擬等。
-
4.
- 標題:
- 107年度成果彙編集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0-05-07
- 內容:
- 地質調查成果 地質條件與崩塌機制關係密切,於計畫區內進行地表地質調查及 地質鑽探等工作,對計畫區之地質特性已有掌握,包括區域具厚層岩 屑材料,最厚達40m、 (二) 潛在崩塌機制與潛在土砂災害問題 根據區域地形、地質特性不同彙整可能災害機制,並透過監測數 據分析S1~S7等7處潛在滑動區安全評估分級,
-
5.
- 標題:
- 107年度計畫成果海報_智慧防災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0-05-07
- 內容:
- 2016年,梅姬颱風後) 三、崩塌機制及致災因子 二、調查方式及成果 LIDAR資料、潛在崩塌區劃分 地質鑽探-地質特性 (一) 潛在崩塌機制: 1.岩屑滑動 已塌滑區:層間 未塌滑區:高角度,未見光順向坡 (一) 潛在崩塌機制: 1.岩屑滑動: 層間滑動 滑動深度約20~40m (崩塌機制雖尚未釐清 2.減少外力作用影響穩定 區域地表排水改善 崩崖噴漿保護 (崩塌機制已掌握 2.地下水,主要致災因子 地下水導排處理:坡面集水管 (三)第三階段(再評估)
-
6.
- 標題:
- 107年度計畫成果海報_智慧防災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19-06-03
- 內容:
- 2016年,梅姬颱風後) 三、崩塌機制及致災因子 二、調查方式及成果 LIDAR資料、潛在崩塌區劃分 地質鑽探-地質特性 (一) 潛在崩塌機制: 1.岩屑滑動 已塌滑區:層間 未塌滑區:高角度,未見光順向坡 (一) 潛在崩塌機制: 1.岩屑滑動: 層間滑動 滑動深度約20~40m (崩塌機制雖尚未釐清 2.減少外力作用影響穩定 區域地表排水改善 崩崖噴漿保護 (崩塌機制已掌握 2.地下水,主要致災因子 地下水導排處理:坡面集水管 (三)第三階段(再評估)
-
7.
- 標題:
- 107年度成果彙編集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19-05-20
- 內容:
- 地質調查成果 地質條件與崩塌機制關係密切,於計畫區內進行地表地質調查及 地質鑽探等工作,對計畫區之地質特性已有掌握,包括區域具厚層岩 屑材料,最厚達40m、 (二) 潛在崩塌機制與潛在土砂災害問題 根據區域地形、地質特性不同彙整可能災害機制,並透過監測數 據分析S1~S7等7處潛在滑動區安全評估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