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158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104秒
-
61.
- 資料來源:
- 施政計畫
- 發布日期:
- 2024-10-22
- 內容:
- 第一期計畫以建立大規模崩塌潛勢區警戒基準及規 劃疏散避難為主要工作,初步已完成以雨量為參考指標之警戒基準。第二期計畫將延續第一期成果並 納入不安定土砂災害管理工作,針對大規模崩塌潛勢區持續辦理雨量警戒基 準、脆弱度與風險評估、影響 範圍劃設等風險檢討,及多尺度監測統、防救 災資源清查、導入最新衛星觀測及氣象預報科技,融合衛星遙測土壤溼度、 氣象預 報資訊、雷達降雨估計、以及現地雨量觀測資料,建立多元非接觸式監 測技術,支援災後緊急監測,強化防災與應變效能。
-
62.
- 標題:
- 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書
- 資料來源:
- 施政計畫
- 發布日期:
- 2024-10-22
- 內容:
- 爰需持續與氣象署合作發展QPESUMS,掌握即時雨量資 訊,且持續進行坡地災害基本調查,以確實輔助警戒發布。 強化預報系統:持續土壤雨量指數研究,作為土石流警戒基準值修正基 礎參考,並整合QPESUMS等先進技術,為提升土砂災害觀測與防災應變能量及防 災警戒通報效率,續予續予維運87座雨量觀測站(含23座土石流觀測站 ),克服山區雨量站分布不均,以精進土石流警戒發布的精準度;另持 續研擬土石流監測技術手冊及相關補助辦法。
-
63.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4-10-15
- 內容:
- 降雨誘發淺層崩塌之水體滲流與土 體變形分析研究 頻繁的極端降雨事件造成愈來愈多淺層崩塌事件,降雨 量與土砂料源皆是警戒的參考標準,現多以模擬技術進 行災害預測,若能分析強降雨後水體滲流力與土壤孔隙 水壓的變化,以建立未來適用於 國內相關模式之操作手冊與案例,並發展國內外 ARD(Analysis Ready Data) 資料應用架構( 如降雨量、 土壤因子、土地利用等資料, 將其模組化應用於數值模 式 ),以利農村水保署快速應用及進行初步分析。
-
64.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09-29
- 內容:
- 農村水保署呼籲民眾避免前往山區活動,並將嚴密監控各地降雨現況,適時發布警戒預報,同時請土石流防災專員協助地方進行雨量觀測等防災整備工作;若達警戒值之地區,除將警戒資訊以電話、傳真及簡訊方式通知地方政府外,並利用災防告警細胞廣播通知當地民眾,
-
65.
- 標題:
- 2024臺日砂防共同研究(來臺)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4-09-09
- 內容:
- 本署亦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接待日本專家們參觀應變小組,分享臺灣如何應用資通訊設備掌握現地雨量、現地災情。
-
66.
- 資料來源:
- 預決算書及補助資訊
- 發布日期:
- 2024-09-09
- 內容:
- 發展區域尺度人工智慧崩塌地動 訊號辨識系統,並進行大規模崩塌促 崩雨量分析,透過研析災害型態分布 之區位性以及影響災害坡地之誘因 型態,研擬推廣至全國坡面單元以及 崩塌警戒管理之實務應用,然近 年颱風多半由東部侵襲台灣,花蓮地區常有強降 雨,以112年海葵颱風為例,全縣雨量飆破800 公釐以上,花蓮秀林更是誇張的1,111.
-
67.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07-22
- 內容:
- 農村水保署呼籲民眾避免前往山區活動,並將嚴密監控各地降雨現況,適時發布警戒預報,同時請土石流防災專員協助地方進行雨量觀測等防災整備工作;若達警戒值之地區,除將警戒資訊以電話、傳真及簡訊方式通知地方政府外,並利用災防告警細胞廣播通知當地民眾,
-
68.
- 標題:
- 第二期(110至115年度)計畫
- 資料來源:
- 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及不安定土砂防減災計畫
- 發布日期:
- 2024-07-17
- 內容:
- 一、 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及不安定土砂防減災計畫目標延續第一期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針對大規模崩塌潛勢區持續辦理雨量警戒基準、脆弱度與風險評估、影響範圍劃設等風險檢討,及多尺度監測系統、防救災資源清查、疏散避難規劃檢討及相關法規研究等軟體防災作為,
-
69.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4-06-23
- 內容:
- 6月23日南投縣國姓鄉豪雨事件(北山(2)雨量站3小時累積雨量149mm),種瓜坑溪北山坑段85-4等地號發揮水砂溢淹及沉砂功能,許姓地主生態理念豐富,配合本署南投分署野溪復育工程,導入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
-
70.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05-07
- 內容:
- Type C-新生崩塌鄰近保全住戶,但不符合新增土石流潛勢溪流條件,評估劃為震後土砂敏感區,亦設定雨量注意值,透過細胞廣播方式先期告警,並於土石流黃色警戒發布後,優先進行預防性疏散。